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货币政策朝令夕改,央行就如过家家
楼主
cxjcxj256
2675
16
收藏
2010-11-19
货币政策朝令夕改,央行就如过家家
近来一段时间,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加强流动性管理,央行频频出手
央行
10
月
19
日晚
宣布,自
2010
年
10
月
20
日起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2.25%
提高到
2.50%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5.31%
提高到
5.56%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央行
11
月
10
日晚
宣布,自
11
月
16
日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
央行
11
月
19
日晚
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2010
年
11
月
29
日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
在距上一次提高准备技率仅仅十天,央行又一次出人意料地再次宣布提高准备金率零点五个百分点,笔者的感觉是央行在通货膨胀的虎皮下,又准备来瞎折腾了,誓不中国经济搞乱不可,
货币政策朝令夕改,央行就如过家家
。笔者不得不站出来大呼一声:为了中国经济,请央行少折腾些,行吗!
1
,此举严重违背中央会议决定精神。
2009
年
11
月
27
日
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
2010
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仅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要马上采取了两次提高准备金率和一次加息的货币政策,政策朝定夕改,难以让人有稳定预期,到底是我国经济短期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还是原先政治局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呢?还是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到失控的地步了呢?
2
,此举严重抑制我国经济的复苏能力。
2010
年我国经济刚刚处于复苏阶段,很多专家学者对于经济前景的判断尚处于悲观阶段,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矛盾,根本没有出现全面过热的迹象,此时出台抑制经济过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会严重抑制经济的复苏能力,是非常不明智的。中央政策里有所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但是这只是针对公开市场操作和央行票据等小力度紧缩货币政策而言,而非指提高准备率和加息这些强烈意味的货币紧缩性措施。
3
,目前通货膨胀问题更多意义上是近年来退休金过快增长所导致的,而非经济过热的缘故。
笔者认为货币超发确实存在,但它只是面纱,最近几年退休金的过快增加反而是酿成农副产品轮番上涨的幕后黑手。由于种种因素考虑出发,近年来我国提出了鼓励消费的政策,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意思很明白,一方面既提高退休人员福利,另一方面促进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发展,本意虽好,但所求过速,结果酿成种种反常现象,在职的教师月工资只有一千多,而退休教师的工资居然有近
3000
元,退休的工资远远高于工作人员的工资,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以经济学常识来看,产品价格无疑等于货币总量除以真实生产量,退休金的过快增长,使得退休人员手中货币大大增加,但是他们又是不事生产的,没有真实的生产产出,那么这部分的增加货币,必然没有相应的产出来加以抵消,增额货币大量流入市场的结果必然会相应抬高市场产品价格。
4
,美国都还在观望,还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你央行急个屁啊?美国作为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国,在金融危机中实行比中国还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金融机构无限制的流动性支持,但是美国至今都还没有采取提高准备率和加息措施等明显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啊?不就是现在经济形势复杂,容易反复,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复苏,一动不如一静,少折腾为佳。欧洲的爱尔兰,希腊经济形势近来动荡不安,谁也不敢说是不是下一颗定时炸弹,谁敢说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完全明朗了?
难道我们忘记了,
20
世纪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的反弹,不就是被紧随起后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给击溃了吗?难道央行就能肯定中国已经先于世界各国走好,提前进入了持续高增长期,前景无忧了吗?
从国务院的试图振兴战略新科技产业和促进民生的各项举措来看,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是在稳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采用供给主义的理念和方法,来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扶持新科技、能源,环保产业的发展,支持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创新行为,继续保持一个合理的低利率金融环境,这才是解决通货膨胀的王道,正道,而短期内试图采用严厉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做法,才是邪道,歪道。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我们无疑必须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适度通货膨胀时光,耐心等待在稳健货币原则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物价水平的逐步回落。
而央行屡次提高准备金率的做法,不仅是与以上精神严重相违背的,而且是对整个经济形势的错误判断,政策朝令夕改,跟抽风似的,不断折腾中国经济,也向社会传递一个非常错误的紧缩货币信号。目前中国经济正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而不是一个不断折腾的金融环境,一下高息严格信贷,一下低息宽信贷,金融动荡不安,社会大众短期间内从一个高峰被抛到低谷,无所适从。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苍冥之鹰
2010-11-19 20:49:26
对此 我只能说一声 哎 我掌握的资料太少不好评判 只是我认为央行的措施是对的 后面的措施是因为前面的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mingjingfeitai
2010-11-19 21:04: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pengshusen1988
2010-11-19 21:29:37
对此我只能说作者无知,通胀是由于退休金上涨引起?荒唐!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谨慎?荒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jjxjiang
2010-11-19 22:02:01
目前通货膨胀问题更多意义上是近年来退休金过快增长所导致的,而非经济过热的缘故。
=============================================================================
就凭这句话,这篇文章就是在放P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jin_y_b
2010-11-19 23:43:03
房子都是被退休工人买走了,或者被退休工人利用退休工资给其子女买走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奔向晨曦
2010-11-19 23:55:05
呵呵,这是博弈、博弈···哈哈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珂南
2010-11-20 07:07:23
因果倒置只能得出黑白颠倒的结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mobo
2010-11-20 08:33:43
过家家就对了.生活不就是过家家么,治理国家也没什么大不同.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faccount
2010-11-20 14:24:27
首先质疑 作者的立场 其次质疑作者的专业 最后质疑作者有没有读过经济学的书籍
会议精神就一定要遵循吗 你没听过总设计师的那句话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是2009年底就能预见到2010年的问题 那这会儿物价也不会涨这么快了
经济复苏是为什么什么 或者说 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 就目前的经济态势 不调控 你让这些都幕天席地 坐大街上喝西北风吗
退休金是涨了 涨三千就多了 现在一个月给你八千 你去买个房子看看呗
美国是不急 他适度宽松 是松到别的国家了 人家是国际货币 你人民币呢 说白了是搜刮到百姓头上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渠江之鹰
2010-11-20 15:02:11
我怀疑楼主是否依靠贷款来投机,否则怎么这样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leimalm
2010-11-20 15:22:55
哎,多分析分析再发评论,要不就潜水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3楼
tcmjazz
2010-11-20 18:28:15
退休工人的工资有多少哦。我国社保基金总额7765亿。
你知道上海世博会花了多少钱。
毫无依据的探讨应该鄙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4楼
jackma
2010-11-20 19:11:08
标题没错,内容胡说八道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5楼
海阔
2010-11-21 15:27:09
人民币呢 说白了是搜刮到百姓头上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86759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6楼
andrew0508
2010-11-21 18:26:47
货币政策的特点是,**可以灵活使用,多次频繁的使用来调节经济。我觉得这样做积极的作用更大一些,至少让大家有一个预期,反通胀的预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转帖]货币政策是否该变了?——杨韬
一个有关当前货币政策的讨论(有错误请大家指出)
[转]刘煜辉:货币政策数量调控已走到尽头
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何抑制不了通胀?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再思考
货币政策再思考
央行解读: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方向改变
【聚人转播台】货币政策确已转全面宽松 本轮降息不是终点
《宏观观察》 2018年第18期: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及改革建议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微观经济学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创业论坛
论文版
热门文章
中国金融生成式AI多模态内容鉴伪与安全防御 ...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世界机器人2025年报告 World Robotics 2025
甲子光年_2025甲子Cool Vendor人形机器人大 ...
AOM:The Boundaries of Trust in a New Era
气象学-山东大学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