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0-11-25 23:03:41
我们所学的就是高鸿业版本的微观和宏观教材啊,个人觉得还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15:15
不喜欢就 批判的读。读不下去那是能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18:06
批判性地看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18:32
不错的一本书!将很多经济学学子的引入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19:59
高鸿业的书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微观部分,脉络很清晰。但感觉宏观部分有点儿乱,个人认为没有构架清晰。但作为国内教材来讲,应该是最权威的。当然,大家也可以看看萨缪尔森和曼昆的经济学,感觉蛮经典的。纯属个人观点,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22:04
要是细细的看过一些《西方经济学》中的反面的资料,觉得我还是很有道理的,读书确实应该这样,哈佛的书目就是要求学生左右派的书综合起来看。再说,我也通过这个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经济学书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39:26
评判的人肯定带有个人成见,我好好学过高鸿业的书,觉得蛮好的。高鸿业批判西方经济学的部分说明在中国实践中的经济学需要革新,但是引进经典之作是因为其无可替代。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需要的是从中得出什么有用的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建设而非大肆批判。纯属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39:36
图南之翼1990 发表于 2010-11-25 20:52
高氏的书,很基础,同时又介于初级和中级之间。也不难。我也是看过撒缪尔森,曼昆等人的书,说起来,还是高鸿业的书好,你没学完,就别瞎扯。
    branson  krugman的英文砖头我都啃完了     几本经济学的教材没比较过我不会乱发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41:35
可以先学了高鸿业的书,再去研究其它经济学。每个书都有特色,可以学到东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3:44:22
图南之翼1990 发表于 2010-11-25 20:52
高氏的书,很基础,同时又介于初级和中级之间。也不难。我也是看过撒缪尔森,曼昆等人的书,说起来,还是高鸿业的书好,你没学完,就别瞎扯。
       我学完了谢谢..... 我都毕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0:07:2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中国人自己编的,所以,也适应了我们自己人编教材或者说写书的风格,但适应了之后,就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外国教材的中译本(当然不排除译得很烂的原因),总是有点不适应。为什么呢?中国教材一般都是先讲原理,再讲分析,然后举案例。但外国教材一般是先举案例,再分析,然后得出结论。中国教材显得很“系统”,很有“条理”,而外国教材显得很“散”,很“乱”。这应该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吧。具体到高版教材批判这件事,我最开始用的是梁小民的教材(里面好象也有批判),后来才看高版的,然后看国外的教材。应该说,在当时学的时候也很奇怪,总感觉批判的不伦不类的,因为西方经济学对初学者来说(其实不仅仅是初学者)很有道理,也和我们的一些感受和接触的现实比较符合。而教材里的批判,总觉得根本站不住脚。但是,看完教材以后,记住了西方经济学的东西,批判,通通忘掉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你感兴趣的话,针对批判写个批判之批判,来反驳他的批判,这样,在批判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层次更深了。如果你不感兴趣,选择性的遗忘,毕竟,这本教材,还是相当不错的,对西方经济学的介绍还是全面、系统的,比较适合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0:48:21
写得越羞涩,编者水平显得高;越是羞涩,更能激发好学者自主钻研的动力!一举两得~~~现在正在啃西方经济学,哎~~~给自己加油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0:54:35
高鸿业容易么,在中国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家普及经济学。你们有点头脑好不好,如果一开始就捧着资本主义经济学,这本书能影响力那么大么。高老用心良苦啊。
你们啊,很多人都没什么见识。认为只要批判了,就要重建。那好歹高老 大多数还肯定了西方经济学呢。
有兴趣的同志 搜索一下 上海交通大学 杨本洛 ,看看这个哥们,把自然科学体系 全搞垮了,就是站旁边看,不会提出新鲜体系的。这样的人 才值得让你们 像 打了鸡血一样 兴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1:03:29
教知识不教思维方法的最好的应试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1:32:08
我本科是数学系的,因为考研经管,专业课里面有高老的这本书,还有曼昆跟范里安的二本书,几本书都反复看了几篇,总体感觉高老的书与曼昆的书相比,不像是高老自己写的,感觉像高老列的大纲,然后找研究生跟博士生,加的内容,为什么怎么说,因为整本书缺乏一种一气合成的感觉,也就是这本书的逻辑不强,而且为了想要与西方教材加以区别,加了很多自以为是的中国的特殊性,过分强调的数学公式与符号,实际却忽视了经济学的本质,那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性以及追求本质,看完整本书你感觉到的更像数学披的经济学的皮,而不是经济学用数学只是把他作为一种工具而已。之所以把此书奉维经典,完全是因为中国自己写的西方经济学的书不多,这只是矮子里面的高个,毕竟我们只有三十年的市场经济,不能与西方的相提并论,而我们之前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过至少还有本像样的中国人写的书,反观现在,为本科生写经典教材的中国人,有没有,有多少都还是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5:37:02
当时大学的微观宏观都是高鸿业的书,回想当时读得的确苦涩,现在看,觉得高的书并不适合做高等教育教材,也许是本人不是太有学习经济的头脑吧,认为他的书不够有一个适合初学者的科学的框架,讲得也不够深入浅出,不具备一本适合没有经济学背景的大学经济学学生的带路作用。 个人比较喜欢曼昆的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7:31:27
坛友是不是有点小“愤青”的感觉?…!在DG玩读完全的经济学教材,可以读纯粹得西方经济学原著啊,再这里你只能读到社会主义化的经济学教材,你就车发牢骚卡,赶紧收拾收拾洗洗睡吧,别忘了,睡前看会这本教材,说不定还得多找点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9:01:51
这本书无论如何还是要读的。可能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在很多地方有所不同,但是不同只是一时的不习惯罢了。慢慢的,你也会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了。
希望你早点看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9:15:22
如果你学西经的目的只是为了学会做题与考试,请读高鸿业;如果你学西经是为了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现实问题,请远离高鸿业的毒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9:18:41
要考虑这本书出版时的特殊时代背景,高先生也是早期的海归学者。年轻人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在经历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每一个经历过旧事的,对政治环境的险恶都心有余悸,曲线救国是无奈之举。高的书就像有人举报旺晖和朱学勤的抄袭时说没有他们的抄袭,他的启蒙的时间还要晚很多年。没有批量地引进外来的教材时,编教材时抄和引进总比没有好。再说这只是教材,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文革时,有许多研究西方经济学或其它学术的学者,为了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为了做一些事情,不得已假批判之名做实际研究之事。目前国内的人才断层非常严重,没有这些“曲线救国”的学者的努力,人才断层只会更严重。在学习经济学的早期,高先生编的书也曾让我受益匪浅,即使现在看来有的东西讲得太简单,有许多的东西不够深入,不那么如意,但我仍心存感激,那是当时我的启蒙教材。
    不经历那个时代的人不了解那一代人的艰辛。我也是年轻人,但我手里若有一根拐杖,我得当着楼主的面点点地,指指天。其意你自己去想吧!你敢保证你若经历那个时代,你不会是红卫兵?你绝不会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能够经过那个时代并且独善其身的人,都是精英!能够经历那个时代后继续在教育上奋进的人,都不容易。况且高先生已驾鹤西去,死者为大,楼主何必掘人坟墓而后鞭尸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09:48:04
高鸿业的书很不错的,可能是读者自己没有辩证性思维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0:01:04
简单易懂 好书 适合新手初级入门 尤其对经济学的定位
你愤青什么呢 你牛X你自己写本好书 贡献我们祖国 为祖国培养经济人才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0:07:31
批判的很好啊,总比一味追捧西方流派的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0:33:01
虽然当初读的时候感觉不好读,有些纠结,逻辑性不够强,但是想再想想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还要算是老高的西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0:54:19
还行吧

没那么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1:13:20
这本书一点都不差,难度也适中,他说点心里的想法,发发牢骚,有什么关系,你不喜欢每章的最后一部份就跳过去好了,低年级本科生说批判两个字不怕大风闪了舌头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1:15:10
无论什么好书,我们都要批评的思维去读,不能成为精神奴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1:48:23
高鸿业的西经用来应付中国特色的考试时绝佳的工具。如果真想学习经济学,建议还是看老外写的吧。曼昆的原理和宏观,范里安的微观,看了过后你会觉得老外写的东西就是逻辑清晰。再对比高老编的书,会发现高老的书简直很混乱,带有强烈的冷战政治思维就不说了,理论部分的逻辑根本就很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1:54:29
我想真正有资格批评的网友并不多。高老都过世了,可见这书成书之早,不知道历史残酷的90后把它当小学课本评价,结果有什么意义。经济学书里的思想方法比真理多。等读到博士就没那么多抱怨了,其实经济学本就是个充满争论和批判的学科,世界范围也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1:54:59
还有啊,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让我们总是以批判的精神去学习。可是认真想想,我们的批判纯粹是伪批判!马恩的书为什么就当做圣经一样的,只能承认他的权威而不能批判?对于西方的思想,我们仅仅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还没读别人的书就先想到批判,然后胡乱找些所谓的理由来支持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批判。我认为批判是好的思维方式,但前提是你要认真的去学习别人的理论,学懂了以后再来谈是否要批判。是一个学习——理解——发现错误——批判的过程,而不是批判——带着批判情绪去学习——再批判的冷战思维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