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20 7
2010-11-23
在宏观经济学 中 货币政策的三个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准备金率
书上说:最常用的是公开市场业务,最给力的是准备金率
但是,似乎 ,就如最近的情况来说,提高准备金率,似乎也没特别有效嘛,
可是,大家有预期利率上涨时,市场就会恐慌,股市就准备跌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利率不算货币政策吗?为什么 利率的 政策效果比 准备金率 更有效呢?
各位 大侠们,帮帮忙了,O(∩_∩)O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4 09:28:32
LZ的问题比较大,简单谈几点,仅供参考。

我们在书上看到的货币金融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老美的东西。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工具。但中国是有中国的国情的。
在发达国家,准备金率的影响力度是最大的,轻易不用。但我国就是经常用。07-08年平均每个月准备金上调0.5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多是利率市场化的,决策部门对利率的影响力不够。但我国,存、贷利率都是被管制的,是可以被操作的。央行说调了,全部银行都要调,没有敢不调的,这个就厉害了。所以说,利率在我国其实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
另外,利率和准备金影响的层面是不同的。利率属于价格手段,存贷利率一调整,直接影响到中长期的利率面。就拿10月19日的加息来看。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中长期利率都在上调,甚至由于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还超调了很多,债市跌得一沓糊涂。
但是短期资金面呢?基本不受影响——回购利率基本不动。为什么?因为短期资金非常宽裕,流动性泛滥。可一调准备金就不一样了。作为数量性的工具,它直接冻结银行体系的钱,银行开始缺钱了。流动性一下就紧了,隔夜的回购已经到1.98%了,7天已经到2.22%了(11月23日的数据)。
我不同意LZ说的“提高准备金率,似乎也没特别有效嘛,可是,大家有预期利率上涨时,市场就会恐慌,股市就准备跌了”。股市最近的下跌,准备金的效果还不明显吗?中国的股市,资金面的推动作用极大,流动性紧张了,股市能好吗?
此外,不论是调准备金,还是调利率,都是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一种表现。所以,与其说是“大家有预期利率上涨时,市场就会恐慌”,还不如说是因为预期货币政策会偏紧,而感到恐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4:16:24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国家哪个政策更可行,更有效?三大政策工具中的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比较适合金融市场已经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般多用这两个。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有限,国债发行还没有完全常态化,利率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所以这两大工具的可行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都大大逊色于准备金率,后者之所以有效也与我国的银行在整个金融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密切相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7:45:07
股市是跌了点,可是 房价及其他似乎还是坚挺在那里啊。 2# qwqwqw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8:31:40
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回收的流动性约3500亿,而目前银行信贷总额(约70万亿)仍然较大,这样看来,此次更重要的是起个调整预期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0:57:50
中国频繁使用上调存准率的手段,这其实已经颠覆了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政策工具理论了。这与中国目前利率调整被架空、公开市场操作被动和成本过高等都有关系,应该说是央行的次优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