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LISREL、AMOS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
12212 11
2010-12-01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已解决
最近看到一篇文献检验变量的中介作用,比葫芦画瓢也设立一组模型,不知对否,请高手指教。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M1和M2是待检验的中介变量
第一步,建立X与Y的回归模型(1)
第二步,建立M1、M2与X的回归模型(2)
第三步,建立X、M1与Y的回归模型(3)
第四步,建立X、M2与Y的回归模型(4)

比较模型(3)和模型(1)中X的回归系数,若显著下降,说明M1的部分中介作用;
比较模型(4)和模型(1)中X的回归系数,若显著下降,说明M2的部分中介作用。

我的问题是:
1、以上分析步骤是否可行?不行的话,该怎么改。
2.、步骤3和步骤4是否能够简化,比如合并成一个模型?如果可以合并,变量M1和M2的中介作用如何区分。
3、假设建立了X、M1、M2与Y的回归模型(5),如果模型(5)和模型(1)相比,X的回归系数显著下降,
并且模型(5)中M1的回归系数大于M2的回归系数,能否得出结论:M1的中介作用大于M2

我对计量经济学所知甚少,超级菜鸟水平的,边学边用吧。太术语化的答复我真得看不懂哦~
麻烦各位大侠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我的问题,谢谢啦

最佳答案

10by01 查看完整内容

中介效应大小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自变量X前后系数的大小判断,将两个M放入同一个回归中,无法判断每一个M的中介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 21:11:23
中介效应大小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自变量X前后系数的大小判断,将两个M放入同一个回归中,无法判断每一个M的中介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00:19:24
如果有自变量X.中介变量M,因变量为Y。
则传统的检验中介三步法为:
1.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回归方程或用SEM做出路径参数,如果检验系数C 不
显著,则无须再说明存在中介关系,这是用中介变量的前提。必要条件。
也即Y=cX+e1,要求c 显著,否则无须下一步。
2.确定中介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即M=aX+e2,则要求a显著,若a不显著,则可以用,Sobel 所提出了Z 检验,若显著,则进入下一步。
3.Y=c1X+bM+e3,若c1不显著,b显著则说明应是完全中介。若参数全都显著应说明部分中介,算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ab/c


[1] Katz, D.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Behavioral Science, 2006, 9(2), 131-146.
[2] Meyer, J.P. & Allen, N.J. A Three 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0, 1,64-9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0:33:34
楼上把检验方法说的比较清楚,不过我的文章已经写好了,尽量不要推翻重来。
我想问的是,我所讲的那种检验方法可行吗?我在《中国工业经济》上看到别人是这样来做的。
另外,我的模型组涉及到对两个中介变量的作用进行检验。
如果我所讲的分析方法不可行,是不是应该把您所说的步骤再重复一遍,以检验第二个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
有没有可以简化的途径呢?比如将M1和M2同时放入一个模型中进行检验。
那样的话,该如何比较二者中介作用的大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3:44:24
楼主方法的第二步是不是应该建立 M1 M2 与 X 之间的回归模型,请仔细核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 19:27:27
第二步的问题我已经更正了。
还有就是:
两个中介变量可否放在一个模型中来检验,
以及能否直接根据其回归系数大小来判别其中介效应大小的问题。

还请各位继续关注哦,谢谢谢谢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