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这轮通胀归结为央行超发的43亿货币身上,也有很多人把这轮通胀定义为输入型通胀,更有人认为这轮通胀就是国内倒逼人民币升值的结果。以上观点都是通胀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引起这轮通胀最根本的因素,是以四万亿为代表的过度投资。 货币超发并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2009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一次性发现了相当于原有货币量150%的货币,今年的11月3日又宣布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再增发6000亿,但是直到现在,美国的通胀一直在很低的水平(3%以下)。之所以没有出现通胀,一方面是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需求量大;另外一个是美国人很聪明,虽然发了这么多货币,但是并没有放出来,而是购买了一些大型银行、公司的坏账,使这些钱不进入流通领域,自然就没有通胀压力。而且我国货币超发的现象从1978年就已经开始了,或者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一种超发货币推动型的增长模式,在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中期通货膨胀很厉害,达到了两位数,但是从95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通货紧缩时期,一直到温总上台,如果说货币超发引起通胀的话,我们应当是一直处于通胀才对,但是其中有通胀,也有通缩。
要解释本轮通胀,有必要了解当今世界的二元投资—消费结构,那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过度投资的二元结构。就拿这次四万亿的投资来说,虽然这记猛药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或多或少也拉动了内需,但是,第一,四万亿的投资不可持续,**也努力在引导民间投资;第二,由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势必会影响中国的产出能力。综合以上两点,很容易得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结论。通货膨胀的表象或许是种货币现象,但其本质却是商品的供不应求。中国在08、09年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恶果已经显现,并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影响中国的环境、交通,甚至经济发展。
因此,不解决产出和需求之间的缺口问题,无论加息多少次,都是杯水车薪,因为,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