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1803 0
2010-12-03

摘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作者:江静,刘志彪(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摘要: 生产性服务是主要为商品和服务生产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行业,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制造业竞争 力,而且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但中国生产性服务发展受制于需求因素。本文研究表明,世界工厂的定位使中国生产性服务缺乏有效市场需求的支撑而发展滞后。当前**鼓励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政策应该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进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关键词: 世界工厂,代工生产,加工贸易,生产性服务

一.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能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观点倾向于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来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达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目的。然而,以西方七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金砖四国(中国除外)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同时出现了“中国悖论”。中国各级**都出台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但却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近年来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增反降。因此,如何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已经成为各级**的工作重心。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政策的立足点主要是基于产业结构自动变迁的视角,其核心是“收入需求弹性”和“产业关联度”这两个理论。这两个理论都认为,自由市场会自发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由收入提高和中间投入增加所导致的对服务业需求的增加。因此,在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供给方面的制约就显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从供给视角展开的,即**应当提供一个有效、综合的政策保证,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与此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策的有效性。中国现有政策的基础也是基于供给分析。
  
  笔者认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固然有供给层面的原因,但需求方面的因素也同样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性需求长期受到抑制,更重要的是因为生产性服务缺乏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市场支撑。中国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世界工厂定位,以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割裂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的产业关联,破坏了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土壤,这也是当前仅仅基于供给层面的服务业鼓励政策效果不显著、服务业长期低水平稳态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略,见附件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