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300 4
2010-12-07
得陇望蜀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处为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话说东汉初年,西部巴蜀蜀王公孙述及陇西的槐囂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对新政权的威胁很大。光武帝建武八年,刘秀亲帅大军与大将岑彭讨伐隗囂。在天水(今属甘肃省)刘秀的军队大破槐囂,岑彭与偏将吴汉将槐囂围在西城。公孙述闻讯派兵救援槐囂,驻扎在上邦,光武帝刘秀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刘秀回到京都以后,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地后不应满足,应紧接南下平定蜀地。“既平陇,复望蜀”日后演变为“得陇望蜀”,用来指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普希金曾经写过一个故事,是得陇望蜀的最好写照:

从前有个老头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蓝色的大海边,老头儿撒网打鱼,老太婆纺纱结线。他们在一所破旧的泥棚里,住了三十三年。有一次老头儿出海打渔,网到一条神奇的金鱼。金鱼苦苦哀求老头把自己放回大海,并许诺给他贵重的报酬。善良的老头儿并没有要金鱼的报酬,而是把金鱼放回大海,让金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

老头儿回家后,告诉老太婆这桩奇事。老太婆听后,指着老头儿就骂:“你这傻瓜!不敢拿金鱼的报酬!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于是老头儿走向蓝色的大海,呼唤金鱼,诉说了老太婆的请求,要一只新的木盆。金鱼答应了他的要求。老头儿回家时,老太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没想到老太婆却骂得更厉害:“你这傻瓜!你只要了只木盆。木盆能值几个?滚回去,老笨蛋,再到金鱼那儿去,对她行个礼,向她要座木房子。”老头儿只好又走向蓝色的大海,再次呼唤金鱼,这一次金鱼又满足了他的要求,帮助他给老太婆一座敞亮的木房。谁知道老太婆拥有了木房并不满足,她已经不愿再做低贱的庄稼婆,要做世袭的贵妇人。老头走向大海,硬着头皮向金鱼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鱼同意满足这个新的愿望。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他看到一座高大的楼房,老太婆站在台阶上,穿着名贵的黑貂皮坎肩,头上戴着锦绣的头饰,脖子上围满珍珠,两手戴着嵌宝石的金戒指,脚上穿了双红皮靴子。勤劳的奴仆们在她面前站着,被老太婆欺凌。老太婆大声呵斥老头,派他到马棚里去干活。

可是过了两星期,老太婆又开始胡闹,她又打发老头到金鱼那儿去。她已经做够了贵妇人,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了。老头儿吓了一跳,恳求说:“怎么啦,婆娘,你吃了疯药?你连走路、说话也不像样!你会惹得全国人笑话。”老太婆愈加冒火,她刮了丈夫一记耳光。“乡巴佬,你敢跟我顶嘴,跟我这世袭贵妇人争吵?——快滚到海边去,老实对你说,你不去,也得押你去。”老头无可奈何,只好再次向金鱼提出请求。金鱼又答应了他的请求。等老头回到老太婆那里,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宫殿,他的老太婆当了女皇,正坐在桌边用膳,大臣贵族侍候她。给她斟上外国运来的美酒。她吃着花式的糕点,周围站着威风凛凛的卫士,肩上都扛着锋利的斧头。老头儿一看——吓了一跳!连忙对老太婆行礼叩头,说道:“您好,威严的女皇!好啦,这回您的心总该满足了吧。”老太婆瞧都不瞧他一眼,吩咐把他赶跑。

两星期后,老太婆胡闹得更加不成话。老太婆对老头儿说:“滚回去,去对金鱼行个礼。我不愿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让我生活在海洋上,叫金鱼来侍候我,叫我随便使唤。”老头儿不敢顶嘴,也不敢开口违拗。于是他跑到蔚蓝色的海边,海上怒涛汹涌澎湃,不住的奔腾,喧嚷,怒吼。老头儿对金鱼叫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鱼娘娘!我把这该死的老太婆怎么办?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这样,她好生活在汪洋大海,叫你亲自去侍候她,听她随便使唤。”金鱼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划,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老头儿在海边久久地等待回答,可是没有等到,他只得回去见老太婆——一看:他前面依旧是那间破泥棚,她的老太婆坐在门槛上,她前面还是那只破木盆。

从得陇望蜀的成语和说明的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欲望是人性使然。人生百年必有所求,欲望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提供积极进取的动力,一方面也带来了不能抑制的贪婪。奥运会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是运动员也是无数人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人们不断挑战体力和精神的极限,这种勇往直前,永不满足的精神书写了人类史上最为动人和华丽的诗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提高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诞生了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力,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欲望不断地膨胀下去,就会剥夺应有的快乐,毁坏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不知满足的老太婆最终回到原点,一无所获;而许多贪官置民众利益于不顾,一心谋私,弄得身败名裂。而在过度物质欲望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唯利是图,在虚伪和互相利用中迷失;对大自然肆意掠取破坏;在社会中弱肉强食,以强凌弱。

欲望没有好坏之分,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那么在经济学里,又是如何诠释欲望和寻找欲望的满足之途的呢?


转自http://tangzhijun12345.blog.sohu.com/150475634.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7 19:57:56
一、 欲望的无限性

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欲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不足之感二是有求足之愿。例如我们因为饥饿而形成购买食品以满足填饱肚子的欲望。欲望具有无限性特点,即一种欲望被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对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欲望分为前后相互衔接的五个层次,即: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指衣、食、住、行、婚姻、疾病治疗等人类最基本的维持个体生存的物质性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高一层次的需要上去。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含义是广泛的,从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直至个人的安全。
   (3)社交与归属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方面,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等;社会尊重方面,如名誉、地位、社会认定、被他人尊敬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四种需要都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之后,还有追求发挥自己全部能力的需要,把“自己的各种禀赋一一发挥尽致”的欲望,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在马斯洛看来,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得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欲望,“饥而求食,寒而求衣”,对于衣、食、住的需要必须满足到能维持人类有机体生存的程度。基本欲望满足以后,人们还会产生更高的需要,吃饱以后会有更高的饮食要求,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穿暖以后会追求华丽精致,引领时尚等;有了住所会想住的更宽敞,更豪华。“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在基本的生存需要满足以后,还会要求更好的文化生活,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等。然而,越是到高级阶段的欲望和需求,就越难以得到满足;即便花费了许多资源满足了人的一种欲望和需求,人们又会生出多种其他欲望和需求。从而,欲望就像一个宇宙黑洞一样,无止无尽;也像普希金笔下的老太婆,并不是小欲望满足以后,欲望就停止了,而是激发她产生更高要求的欲望,使其不安于现状。因而,英国文豪约翰生这样说:“我们的欲望总是随我们占有物的增多而增强,知道了有某样东西尚未被我们享受到,会毁损我们欣赏眼前美好事物的兴致。”

二、 资源的有限性、多用途性和稀缺性

资源是指能够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的那些用品或劳务。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资源的绝对数量是有限的,资源不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地球上的资源来说,资源按其是否可以自由取得,分为自有资源和经济资源。自由资源是指可以无代价取得的资源,如空气、水等。经济资源是指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资源。如果全世界的所有资源都是自由取用的资源,那就不会存在经济问题了。可是在当今世界上,自由资源越来越少,资源的有限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比如在大部分城市里,水已经不是不付代价就可以取得的了,甚至在一些城市了,水已经成为非常紧缺的资源。

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经济资源都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用途,即某种特定的资源可用于多种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例如,一块土地,既可以用来种庄稼,也可以来建工厂,也可以来建住宅;一笔资金,既可以存入银行,也可以购买股票,也可以投资实业;一棵树,既可以用来作为房屋的栋梁,又可以用来生产家具,还可以用来造纸…..但是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后,就失去了用于另一种商品生产的可能,即资源的不同用途间存在替代性。

然而,事实却是,相对于人类的无限的欲望而言,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不足以满足人类的欲望的,因而,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分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指各种资源总量不仅有限而且逐渐减少,即总量的有限性;相对稀缺针对单个市场主体而言,指单个市场主体可用于交换的资源的有效性。在现实中,资源总量相对单个主体的需求具有无限性,而不具稀缺性。因此,微观经济学中所谈的稀缺指相对稀缺,而宏观经济学所谈的稀缺指绝对稀缺。

三、 研究如何选择——经济学的使命

由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却是有限和稀缺的,此时人类就面临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即如何利用这些多用途的稀缺资源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也就是人们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决策,由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选择性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而这种方式,在经济学看来,恰恰就构成了经济学的研究使命。

经济学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如何利用有限的、稀缺的资源来最大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研究有两种思维方式:(1)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更大的财富;(2)在需要的财富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消耗更少的资源。如果以做蛋糕为例,显然第一种情况是指,我们拥有的原材料、金钱、时间、工具及技术等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大的蛋糕;而第二种情况是指,我们想要的蛋糕大小是固定的,我们如何花费更少的上述资源。这样,在成本一定下的收益最大化和收益一定下的成本最小化,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清晰地标准。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进行选择的,只不过我们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而已。很多时候,就像是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并且用它判断方向,但没有探究为什么太阳按照这样的规律运行一样。经济学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映,形成了规范和系统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人类纷繁复杂的选择,并能够利用这些理论来预测人类的选择。

在研究人类如何选择,以解决资源和欲望之间的矛盾时,总体来说,经济学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生产什么?(2)生产多少?(3)如何生产?(4)怎样分配?(5)谁来决策?(6)谁来选择决策者?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后三个问题则是利益层面上的问题,涉及制度及政治结构。不同问题的解决都会牵涉复杂的经济理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哪个问题总会有一个最优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以花费最小的资源来获取人类的最大的满足,同时,使人类的生产能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活质量能得以不断的提升。

总之,当我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资源和欲望之间的关系时,大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欲望就像天上的风筝,而资源就像是手中的线,风筝要向更高的天空飞翔,但是总是受线的牵绊;但是一旦失去了线,即使很低的高度,风筝也飞不起来。而经济学就想是放风筝的人,利用手中现有的线,把风筝送到最高的天空。犹如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先生所说,人生最美丽的舞蹈是带着镣铐跳出的舞蹈,而经济学也仿佛是在资源与欲望的矛盾土壤中绽放出的最娇艳的花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0:25:57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0:30:52
3# abc7759abc
请问你真的是百家讲坛的袁腾飞老师么?我是你的粉丝啊。没想到你不光历史讲的好,经济也这么有造诣啊!有空一定去拜访下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3:14:53
欲望啊欲望。正常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