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464 2
2010-12-08
物极必反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出处为宋·朱熹《近思录》引宋·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更

原始的出处为《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中国哲学史上充满着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这其中就有关于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老子首先提出了物极必反的哲学原理。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如此周行不息,构成了运动的轨迹。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返”一词。在程颐看来,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这样,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而这个命题,在经济学中也可以找到其思想的烙印,经济学有一条原理同样反映了“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这就是“边际效用(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时,开始时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其边际效用可能是增加的;但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达到某个点时,就会出现物极必反,此时,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就会变成递减的。因为随着某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对于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的评价和对于这种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开始的时候,效用值很高,越到后来,效用值就越少。如:某人在饥饿的时候,第一个馒头带给他的效用最大,以后随着馒头数量的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是每一个馒头带来的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最后一个馒头使他感到不适时,边际效用已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了。   

边际报酬是指生产者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报酬增加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发生在生产领域而已,它是指当其他要素投入不变,随着某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达某个点后,每增加投入一单位的该要素,其所带来的报酬增加量是减少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或者说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边际效用(报酬)递减原理,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例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枚不胜举。

在生活中,比如谈恋爱人们对初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第二个对象印象就没有第一个那么深刻,第三个没有第二个深刻,此类推,在那些所谓的“情圣”眼里,他们的恋爱对象只不过是消解寂寞的临时伴侣而已了。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起作用了,感情的效应值随着你所谈朋友数量的增加而在减少,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感觉初恋时最美最纯的、为什么对初恋那么难忘那么刻骨铭心的原因。尽管第一次谈的朋友,不一定是最合适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难忘的。因为第一次,感情难忘值是最高的。

再比如,有一个地方风光很独特、很美丽,是旅游的好去处,如果你第一次去,就觉得新鲜新奇,好玩或好看的不得了,觉得收获不小,但如果去的次数多了,就不觉得那么新奇好玩了;而如果你是生活在当地的居民,你或许就会对这些美丽的景色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由此我们还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对身边经常看到的一些事物常常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呢?因为你看见它的次数多了,对它的注意力就减弱了,最后就目中无物,没有一点印象了。这其实也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左右你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在随着在所见次数的增加而在衰减。

又比如,在看书时,我就经常感觉边际递减规律在其作用。我常常无法一本书持续看下去,感觉似乎得“同时摊开”几先看第一本,在看到非常过瘾的时候,在大脑和心理极度愉悦的情况下竟然“兴奋过度地”无法再进行下去这一本书的阅读,转而翻开另一本书。再看到兴奋时,又必须得再转至第三本... 如此到一个“极值点”:丧失了(或是说耗尽了)所有的读书热情,这时再转至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无法再进行继续阅读,于是便从书中跳出,开始上网,游戏,出去玩。过几个小时或是得等到第二天,这种循环便又开始一遍。 而英国大作家毛姆似乎也有同感,他在《书与你》中这样写道:“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保持有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同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8 14:59:36
在生产中,边际效应递减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在建房时,如果像建材、建筑设备等其他投入不变,在开始时,随着人工的增加,建造速度可能会加快;但人数增多到某一数量后,此时再增加人力,不仅不会加快建造速度,反而会“人多手脚乱”而延缓工期。又如,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你向一亩农田里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

在企业管理中,老板常常会为如何激励员工而发愁。如:当你的工资在3000块时,老板如果给你加1000块你会高兴得跳起来,顿时会干劲十足;当达到6000块时,老板再给你加1000块,你已全然没有了原来加薪的那种快乐,只是淡淡一笑,心想“才加这么点就想老子给你卖命?没门”,工作状态还是和原来一样;但当你月薪达到一万元的时候老板再给你加1000块,你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同样是1000块,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你对每一次的加薪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设计薪酬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所以,聪明的老板在给员工加薪时,一般会根据其工资水平进行一定比例的增加,甚至每次的比例都在提高。比如,你工资2000块时,给你加500(25%),变成2500,如果你表现好再给你加750(30%),变成3250,再表现好就加1300(40%),就达到4550了。依此类推,每一次加薪你都会干劲十足。

在社会管理中,一个政策出台以后,刚开始往往管理或者规范效应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的功能就越来越小了,越来越不适宜社会管理的需要了,也就是说政策的管理规范制约或者引导效应在不断减弱,这就是为什么宪法法规法规部门章程等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调整和更新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新官上任时,总喜欢“烧三把火”,可是,等“三把火”一过去,还是涛声依旧,该怎样还怎样。

总之,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边际效应递减的例子,其中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但无一例外都呈现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边际效应在递减。

牐犇敲矗有没有边际效用递增呢?当然是有的,只是我们很少注意罢了。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成瘾性行为;一种是记忆行为。

所谓成瘾性行为是指对某物的依赖越来越深的行为。人们通常认为,人们在长时间吸烟、喝酒、注射海洛因或者与一些人保持密切联系之后,常常会“上瘾”,即常常会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欲望,或者对这些人产生狂热的崇拜,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消费量。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曾专门研究了人类的成瘾性行为。他认为,只有当过去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提高了当前消费的边际效用时,人们才会对这种商品上瘾。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会对某种商品或某类活动上瘾,就在于消费这些商品或活动时,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对一个烟鬼或酒鬼来说,多抽一支烟或多喝一杯酒带来的边际效用可能是不断递增的。

在记忆行为中,也可能存在边际效应递增。据研究表明,在心理学的记忆遗忘规律中,如果以遗忘率作为效应值来衡量,呈边际递减规律,但如果以记忆率作为衡量值来研究,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加,记忆率是增加的,则呈边际递增规律,而且记忆率和遗忘率之和等于100%。牐

既然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时刻在左右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规避那些带来不良影响的边际递减效应呢?我想以下这些可能不失为可以借鉴的方法:

一、 不能因循守旧,要学会创新

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创新就是最好的药方和克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审美疲劳,这个时候创新一下,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将房间的布局换一换,东西挪一挪位,就会感觉像换了个房子;自己换个新发型,会让同事眼睛一亮,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工作也更有激情;上下班时尝试换一条乘车路线,意外发现生活真美好,而不是让人老想烦心事;谈恋爱时经常去一些没去过的餐馆、电影院、景点约会,双方会更加亢奋;结婚后经常给对方一点惊喜,时不时保持着恋爱的那份感觉,使一成不变的生活偶尔有一点涟漪,双方的感情就会越来越牢固。凡此种种,均是有效克服“边际快乐/边际新鲜/边际满足/边际幸福/边际甜蜜递减”的好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8 14:59:55
对于企业来说,一种销售模式在刚启用时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竞争对手的模仿或策略性行为,这种模式就会走向式微,不再有效,因而需要企业进行创新;在产品设计、广告宣传、技术开发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克服边际效用递减所带来的困扰。

二、 不要长时间做一件事,要“分而治之”

一些学生应该深有体会,如果一天时间都用来学英语,到最后面几个小时效率是非常低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将时间(比如一天12个小时)分割成几块(比如6块,每块2小时),在第一个时间段复习英语,第二个时间段复习数学,第三个时间段复习专业课等等,如果你觉得英语需要加大时间,在第四个时间段再复习英语。这样的“分而治之”比一天全学英语、一天全学数学、一天全学专业课的效果要强很多。此外,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领到任务后一定要学会将工作进行分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轮换着来做,免得使自己“边际激情递减”,很多时候大家通常是用听音乐、聊天的方式来进行调节,未尝不可,但要控制,而不要娱乐中迷失自我、使之成为成瘾性行为。

三、 凡事要适可而止,学会及时“刹车”

有的人做事特别较真,凡事喜欢斗狠,不赢就誓不罢休,其实大可不必,出了几次风头就够了,就算你再赢了你的快乐感也没有原来那么强,因为“边际快乐递减”,何不宽容一点给别人一个机会?在体坛,很多人不懂得急流勇退,而是以为自己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能长期称霸体坛,可是,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或者由于激情的衰减,最后落下的是伤病满身。而对那些痴迷于股市、赌场的人来说,不到输的精光,他们是领悟不到“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所以,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满则溢,月满则亏”,都是一样的道理。相爱的两个人也是一样的,走得太近反而会造成伤害,就像冬天的刺猬,只有在一定的距离下才能相互取暖而又不伤着对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