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hai_abc : 提到马克思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阶级斗争,其实马克思最大的贡献还是在哲学和经济领域。
如果这则报道是真的,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过这次经济危机,西方人在反思,而我们则沉醉在眼前虚幻的繁荣中。
breeze19861111 发表于 2010-12-11 01:02
我觉得现今中国,特别是在经济改革领域一定要警惕“左”和右的倾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说:要防“左”也要防右,但是主要是防“左”。我觉得现在的形势,“左”很难成大气候,右却有壮大之势。特别是在精英、高收入阶层,右的倾向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比较右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我不但怀疑这些人的水平与逻辑,我甚至怀疑这些人的人品!有一个叫maoyushi的所谓经济学家,看看他的文章和言论,真不知道这种水平的人怎么就被捧上了经济学家的座位上去了!
haluo88 发表于 2010-12-11 13:44你看过乌有之乡的言论吗?不仅白痴,而且非常恐怖!!breeze19861111 发表于 2010-12-11 01:02
我觉得现今中国,特别是在经济改革领域一定要警惕“左”和右的倾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说:要防“左”也要防右,但是主要是防“左”。我觉得现在的形势,“左”很难成大气候,右却有壮大之势。特别是在精英、高收入阶层,右的倾向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比较右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我不但怀疑这些人的水平与逻辑,我甚至怀疑这些人的人品!有一个叫maoyushi的所谓经济学家,看看他的文章和言论,真不知道这种水平的人怎么就被捧上了经济学家的座位上去了!
可惜中国的茅于轼式的人物太少了。以至于中国采用高压政策,促使经济起飞的情况下,人民的精神却处在被奴役之中。
kakadiedi: 这件事情的描述完全不是lz主观意愿那样。
其实,在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传记。买的人很多,卖的也很红火,有的人是崇拜,有的是探究。就如,俄罗斯人讨厌列宁尸体呆在红场,而中国顶礼膜拜,以至于电视台嘉宾说把它免费送给中国一样。
作为一个历史,作为一个曾经影响人类的人物,做一个回顾做一个全面的展示是非常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任何一个东西,拉出来讨论就是好的,不能固化为国家的意愿。
诺贝尔奖世界上只发生两次得奖者不能前往领奖。一次是希特勒,一次在中国。
kakadiedi 发表于 2010-12-11 12:47
这件事情的描述完全不是lz主观意愿那样。
其实,在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传记。买的人很多,卖的也很红火,有的人是崇拜,有的是探究。就如,俄罗斯人讨厌列宁尸体呆在红场,而中国顶礼膜拜,以至于电视台嘉宾说把它免费送给中国一样。
作为一个历史,作为一个曾经影响人类的人物,做一个回顾做一个全面的展示是非常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任何一个东西,拉出来讨论就是好的,不能固化为国家的意愿。
诺贝尔奖世界上只发生两次得奖者不能前往领奖。一次是希特勒,一次在中国。
haluo88 发表于 2010-12-11 13:44你看过乌有之乡的言论吗?不仅白痴,而且非常恐怖!!breeze19861111 发表于 2010-12-11 01:02
我觉得现今中国,特别是在经济改革领域一定要警惕“左”和右的倾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说:要防“左”也要防右,但是主要是防“左”。我觉得现在的形势,“左”很难成大气候,右却有壮大之势。特别是在精英、高收入阶层,右的倾向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比较右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我不但怀疑这些人的水平与逻辑,我甚至怀疑这些人的人品!有一个叫maoyushi的所谓经济学家,看看他的文章和言论,真不知道这种水平的人怎么就被捧上了经济学家的座位上去了!
可惜中国的茅于轼式的人物太少了。以至于中国采用高压政策,促使经济起飞的情况下,人民的精神却处在被奴役之中。
ComEcoHR 发表于 2010-12-12 19:36这么做比显然没有意义,因为在欧洲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在一般意义上显然是有定论的人物,而马克思显然不是,对于有定论的人物人们的关注更多是基于对史料和其他视角的解读,但是这并不影响总体评价,也就是说人们只是在看而已,而对马克思的关注人们就可以从中看到更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另外人们对于思想家和政治人物的关注点肯定不会一样,你这么做对比显然是别有居心。kakadiedi 发表于 2010-12-11 12:47
这件事情的描述完全不是lz主观意愿那样。
其实,在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传记。买的人很多,卖的也很红火,有的人是崇拜,有的是探究。就如,俄罗斯人讨厌列宁尸体呆在红场,而中国顶礼膜拜,以至于电视台嘉宾说把它免费送给中国一样。
作为一个历史,作为一个曾经影响人类的人物,做一个回顾做一个全面的展示是非常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任何一个东西,拉出来讨论就是好的,不能固化为国家的意愿。
诺贝尔奖世界上只发生两次得奖者不能前往领奖。一次是希特勒,一次在中国。
另外关于你的最后一句话,诺贝尔奖的评奖机构为什么就是一个值得标榜的尺度,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国在历史上从来不同时处死夫妇俩人,后来发生了一次,因为夫妇两人都是美国共产党员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2-13 16:47
22# kakadiedi 阶级学说不是马克思发明的,我觉得和你讨论不如放羊············看书以后再说话行不行?
kakadiedi 发表于 2010-12-13 20:59呵呵,又来了一个“连资本论都没有看过的回去补补”的同行。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书呆子而已。借一步 发表于 2010-12-13 16:47
22# kakadiedi 阶级学说不是马克思发明的,我觉得和你讨论不如放羊············看书以后再说话行不行?
阶级学说虽然不是马老头提出的,阶级斗争是不是在他的学说上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不是教皇,却胜似教皇,其迷惑性和危害性远远超过教皇。教皇基本上都是以仁爱为前提,是反对大屠杀的,而马老头提倡的是暴力和残杀,直接导致人类的大面积的灭绝。希特勒以民族为清洗对象,他以阶级为清洗对象,其结果都是残忍的消灭人的生存权和生命权。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