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474 1
2020-10-06

近几年村庄调研发现,中西部农村出现了相当一批“老实人光棍”。

有些农民疑问,“想不通为啥他们找不到”;有些农民感慨,“太老实了不行,跟女孩子说话就脸红”;有些农民则叹息,“孩子小的时候就一个劲教他们要听话,哪想到找媳妇的时候还是那么听话,自己没想法,有想法也说不出来”。

农村女性择偶观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媒人在牵线搭桥时着重介绍的方面,就是特定时空条件中择偶的倾向,通过对不同时代媒人的访谈,就能够展示村庄女性择偶观的变化。

据媒人们的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庄中最受欢迎男青年的特点有:为人老实本分、会一门手艺、家族大(尤其是亲兄弟和堂兄弟多)、最好能单独有一套房子。

这几年介绍时看重的特点变成:有房有车(房子是必需品,部分地区要求商品房,车目前还可有可无)、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彩礼(作为一种代际支持手段,基本返还给小家庭,是重要的生活启动金)、公婆年轻、兄弟越少越好、能说会道、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或可以自主创业),等等。

影视截图:《杨德财征婚》

2017年在河南驻马店调研时,一位56岁的朱阿姨同笔者谈道:

“我们年轻的时候,基本都靠媒人,媒人各种推销,父母觉得可以了,再让我自己接触一下。其实也就是他来我家里,我们总共也没说几句话,我不反对就可以。从18岁基本确定,到21岁结婚,这中间我们持续接触了3年多,也算是谈恋爱吧,但我们可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开放,真正相互了解是在结婚以后。

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总共才见面十几次,而且都是过年过节时见,他爸带着他给我家送礼,两家人一起吃顿饭。期间没有通电话,他出去打工,我们就写信。唯一一次单独见面,是拍结婚照的时候。拍完照他带我上饭店吃饭,我们第一次拉手也是那会儿。他用自行车载我回去,我第一次抱了他的腰,那就已经惊心动魄了,哪像现在的年轻人,天天呆一起,未婚先孕都成规律了。”

可以发现,这么些年来女性择偶观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重视家族势力转向重视家庭经济实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人地关系紧张,农地剩余不多,农户之间分化并不大。也因为人多地少,对土地等生活资源的竞争比较激烈,农民对互助体系的依赖性较大,家族势力是保证自己不受欺负的主要渠道。

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渐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释放,在家庭经济中,农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收入比重上升。个体市场能力和市场机遇的差异最终带来农户间的经济分化,代际转移力度对于小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说明代际转移力度越大,兄弟越少,说明横向家产竞争力量越少,最终保证纵向代际转移的强力度。

第二,从重视家庭情况到家庭和个人情况并重。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现在女性择偶时除了看重男方家庭条件,如经济实力和父母年龄之外,对男方自身的考察也更加精细,不再是比较笼统的“老实本分”和“会门手艺”,转变为对身高外貌、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能力心态、当前状态和未来规划等全方位的综合评判。

第三,“老实人”在乡村婚恋市场不再受欢迎,甚至从个体优势转变为性格劣势。

三四十年前老实本分是重要的个体优势,在婚配过程中,老实人最受欢迎,“能说会道”通常被认为是“油嘴滑舌”。如今,“老实本分”却一定程度上成了减分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0-6 12:17:38
社会风气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