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5811 29
2010-12-10
发个我学长的考研经历,呵呵~~今天火大了,没好好自习,一会去看书。
一起加油吧~~~

先自我介绍下, 我是材料大四的. 跨省跨校跨专业, 考的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西方经济学. 这边现在知名度不够, 所以可能很多同学都不了解. 我下面介绍下
吧.
大家都知道: 北大本部招收经济类研究生的地方有三个:
光华管理学院 (GSM)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CCER)
经济学院
现在又有了汇丰商学院.(就是原来的北大深圳商学院, 汇丰捐了1.5亿.)
相比之下, 感觉经济学院现在比较落后.. 一般都是戏称: 经院是共军, 光华是国
军, 中心是美军, 后来又加上了汇丰是特种部队. 主要是指师资上的. 具体有兴趣
的人可以去google.
说实话, 光华中心固然好, 但风险实在太大. 光华金融每年800多人去竞争30多
个名额. 中心稍好, 300多人竞争20多个名额. 相对来说, 汇丰这边毕竟名头不响,
知道的人不多. 另外, 光华和中心的专业课题比较难, 压分比较狠, 是公认的事
实.
另一方面, 汇丰这边所带来的效用不比光华差. 第一届汇丰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
18.5万元.光华是19万貌似, 所以相差不多. 另外, 汇丰这边是双硕士: 北京大学
经济学硕士和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 以后去香港也是比较方便, 很有吸引力.
另外, 其它的几个学校这里也给大家说一说我的看法. 五道口的题比较文科型,
以后进**机关的多. 中财现在有个CEMA, 是邹恒甫拉了N位牛人办的(有好几
位诺贝尔奖得主), 名声还不响, 是个机会. 上交新建的是SAIF高级金融学院, 拉
了麻省的王江回来, 也是很牛. 这个项目去年才开, 值得关注, 就业估计必然牛.
开始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在大三之前, 我考过了GRE和托福, 准备申请美国. 我
是学材料的, 需要做很多实验. 这个时候我愈发的觉得我自己不大喜欢那些专业
课, 更不大喜欢那些实验. 材料本身这个学科是很有前途的, 但是这个学科和我
不match! 学到大三了, 才发现这一点, 真的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那个时候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正好在招海外实习生, 我通过了
严格的三轮面试, 幸运的成为了实习生候选人, 我们一起去北京开新人会, 认识
了很多经管类的朋友. 和他们的交谈使我对人生的看法, 对经济学的了解都很有
改变. 回来之后就联系实习, 那个时候我也在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读
的我是如痴如醉. 完全改变了我对经济学的看法. 我发现, 经济学是一种既重视
理性思考, 也不失人文精神的科学. 和我的兴趣, 和我的长处都很配的上. 我于是
开始考虑考研的事情.
考哪呢? 当时考过GRE的自己有点不自量力, 觉得GRE都考了还怕啥考试? 考
研不过是个过场.. 实践证明我错了,这是后话. 当时觉得那就北清复交咯. 北清
复交里面再筛选下, 就北清好了. 觉得经济北大还是好点, 北大最好的地方就光
华了, 那就光华金融了. 好吧.
就在那个时候AIESEC的实习也联系上了, 我的负责人Helen就问我. 我在那个时
候实际上还没有想好是安稳的签实习合同, 还是去考研. 毕竟, 要放弃辛苦考来
的GRE和TOEFL, 放弃这么好的海外实习机会, 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 而且考研
毕竟存在风险. 但是那个时候想, 如果去了实习, 回来就接着申请美国的PhD. 就
算全奖让我读五年我不喜欢的学科的PhD, 还不如考不上再考一年去一个自己
能喜欢的地方. 最后痛苦的放弃了. 这件事情让Helen很伤心, 当然最后我们和好
了, 是很好的朋友, 但是当时我真的也很内疚.另一方面, 自己也真的是佩服自己
的勇气. 能舍得这些, 来追寻自己还不确定的梦. 后来考研的时候我就想, 自己
已经放弃了这么多, 如果不努力, 如何对得起那些我所放弃的?
既然准备考, 那就开始准备. 那个时候大概是快五月了, 中间还经历过地震的风
波, 断断续续的看着. 一直到六月份要准备考试, 七月份我们学院的实习. 这些事
情都挺占用精力的, 所以再这段时间内, 我其实花在准备考研上的时间也不多,
效率更是无从提起. 在这一阶段少看了一点数学, 看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
代观点>, 和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关于这些书, 我也在后面细细评价.
不过在这段时间内我做出了一个很英明的决定, 就是不考光华, 而是考汇丰. 有
两个原因, 一是女朋友打算毕业申请香港, 那我就去深圳咯. 二是, 经过我看了这
么长时间的书, 发现考光华的难度了.. 和GRE不是一个层次的. 考汇丰(当时还
叫深圳商学院)的人数显然少的多, 风险没有光华高. 我虽然有北大情结, 但是没
有光华情结. 北大更主要的是精神, 未名湖啥的, 不过是一种象征. 我当时安慰自
己, 未名湖夏天蚊子咬, 冬天冷了吧唧也不好常去. 博雅塔? 大雁塔历史这么久
的我都不咋爬呢. 呵呵也是一种阿Q精神罢.
写到这里, 我想跟以后想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 关于考研还是工作, 考哪的问题
有人图安稳考本校, 有人奋勇报外校, 都无所谓, 主要是自己先要了解自己的实
力. 这个实力, 不仅仅是指你学习的能力, 还要包括你心智的成熟. 你能否经得起
寂寞, 能否忍受孤独? 能否在失败后继续爬起来? 能否经受住外界的诱惑? 这些
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另外, 地域, 行业之类都是要考虑的. 你的家人或许希望你如
何如何, 你的女朋友或许希望你如何如何, 你能否坚持住自我, 还是去妥协? 如
果有同学在你考研的时候告诉你他签了哪哪哪, 你会不会动心?
真的, 这类问题很多很多. 如果你考试前不把这些东西考虑清楚, 那么很难说, 你
在考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 你会如何抉择. 你到时候就会很犹豫痛苦.
这种犹豫痛苦其实是最无谓而且最耗精力的. 所以我说, 你一定要想好. 想好之
后, 除非重大事件不要改变自己的计划.
决定了, 那就好好努力. 我当时在一村租了个房子, 这样上自习也方便, 也安静.
开始孤独的考研路. 为什么说是孤独的? 我觉得交大人似乎更倾向于安稳, 而不
是改变. 考外校的人并不是很多, 跟我考一个方向的人也寥寥无几. 我就是这样
开始了考研的生活, 不过当时女朋友经常鼓励我, 陪着我.
那时是8月份了, 刚刚过完生日的我已经19岁了. 回想这几年多少有些感伤, 再来
一年就要离开交大了. 对我而言, 我很感激交大给我带来的一切. 但是我似乎并
不适合这个地方. 我不喜欢但是热爱交大, 这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感受. 我每天
早上就去中二楼看书, 当时做李永乐的数学加上看曼昆的宏观. 最开始的时候晚
上回家吃饭, 后来也就不回了. 觉得时间很紧张, 还是得加紧进度.
当时做李永乐的书, 做的挺慢的.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 我每一道题都要自己认真
做. 这实在是吸取了高考的教训. 数学的题并不能算难, 但是要想做的完美并不
容易. 我原来就比较马虎, 粗心, 很多题都是会做的, 但会做不等于能得到全分.
我后来在想, 80%的题都是很基础的题, 如果这些题能做完美, 那么你就能得
120.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不能呢? 我宁可花一个月两个月苦功夫, 把做题的准确
率提高上去, 然后再做其它的题. 实践证明这样的策略很正确. 记住, 数学要做
题, 但不能滥做. 做完题要思考, 总结.
那个时候政治的红宝书已经出来了, 我大概看了看. 当时并没有下多大功夫看这
个. 任汝芬老师的序列一当时也买了, 但是也没有细看. 当时总觉得政治不着急,
到10月份看就好. 这个其实因人而异, 有的人想报不报暑假班的问题. 我的看法
是, 课有必要听, 但是没有必要非得去上课, 可以听录音就行. 说实话, 你去上课
难道是冲着看那几个老头子在讲台上晃? 没必要, 我当时都是在知识宝库论坛的
FTP上下载的音频文件自己听. 虽然是盗版, 但是方便很多. 大夏天的去折腾实
在划不来了, 网络时代, 应该有这个时代的解决方式. 你得能够有效搜索信息, 利
用信息.
很快就开学了, 开学就要上课. 上课就要做实验. 对我来说, 翘课比较容易. 毕竟
从大一开始我的翘课生涯就开始了. 但是实验就是非常讨厌的事情, 那个时候对
材料已经没兴趣, 每次做实验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哦, 别人画个图, 我
就跟着画. 实验报告就用ctrl+c, ctrl+v来搞定就好了. 但是没有办法, 很多时候你
不能同时做好两件事. 你的时间有限, 那么只有把你的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去. 记住, 当你做了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情时, 并不是说你做的事情有多坏, 而是你
无法把这些时间放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了.
那个时候宏观微观总算大概都看完一遍了, 但是感觉一遍过后, 心里还是很空.
我拿起光华, 中心或是汇丰这边的真题一看, 还是一点眉目都没有. 那没办法, 既
然一遍不行, 那就继续看咯. 反正时间还是来的及的. 第二遍看范里安的微观, 看
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 又有很多的新认识. 说实话, 这种东西, 我自己看肯定不
如听课效果好, 但是没办法, 别人一遍那我就多看几遍好了, 很多时候要正视自
己的不足. 看多恩布什的宏观同时我还看了张延的讲义, 这份讲义写的很好, 基
本能把多恩布什书中的知识穿起来讲透, 对我帮助很大. 看完多恩布什之后看萨
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是另一种思路, 也非常有启发. 同时微观方面
做十八讲课后题, 认真思考. 这一段感觉自己的提高很大. 基本到了11月, 看往年
的考题就发现能有思路了, 不像原来摸不着头脑的那种感觉.
写到这里, 觉得自己写的很凌乱, 还是希望考研的朋友能够坚持看下去吧, 希望
对你们有帮助.
这个时候天气还暖和, 自己有的时候就在租的房子里, 有的时候去学校自习. 看
着梧桐树渐渐落下的黄叶, 不禁感慨, 明年此时, 自己所看到的, 却是如何一番景
象呢? 时间的流逝, 总是让人感伤的话题. 不过我现在对那个场面记忆如新, 在
多年后, 无论我是在哪里, 当秋天来时都会想起交大的梧桐道, 毕竟, 这是有我最
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
其实后面的生活都和前面类似, 一天接着一天, 波澜不惊的. 有的时候情绪会有
波动, 但是我这人是个心特别宽的人. 很多事情可能睡一觉就过去了, 所以也没
什么. 有的时候真的累了倦了, 就睡睡觉, 玩会游戏. 看看书, 我当时还经常看一
些很杂的书. 我下面列出来好了. 其实很多书一旦你看进去了, 意境是无穷的. 像
三国的计谋, 红楼的语言, 都是无以比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1 15:20:58
西安交大,本身学校就不错嘛…
看来这位学长策略很正确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1 16:38:33
加油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1 23:21:36
没发完,补全了~~

1. <三国演义> 里面写人写计, 真的是无可比拟. 加上三国故事本是非常有趣, 很
容易入迷.
2. <红楼梦> 千古奇书. 算是中国语言的巅峰了, 有的时候经常看他的诗词就很
激动.
3. <论语> 买了本中英对照的, 睡前三分钟看, 想想也就睡着了.
4. <圣经> 也是中英的, 我最喜欢新约, 尤其是四福音书. 有的时候看不进去, 心
情难以平静, 想起耶稣说: “不要忧虑.” 便也放松了.
5. <资治通鉴> 也是非常之精粹, 我只看到三国完当时. 翻看看看历史上的人物,
顿觉自己之渺小与不堪. 有的时候把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里看, 简直连一粒沙子
都不如. 这样看低自己, 也是一种解脱罢.
6.<唐诗三百首> 我个人比较喜欢王维的诗, 或许性格使然吧. 也常常羡慕李白
的那种豪气自信以及无穷尽的想象力.
7.<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的气魄非常大, 你要有一种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
千山只等闲的精神.
8.<三联生活周刊> 国内的杂志, 三联算是很有思想性的了. 我对三联比较有好
感, 买书基本上很多都是三联出的.
9.<Economist> 很有深度的杂志, 有空的时候可以读读.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考研这么紧张, 我竟然还有空看这些书. 其实不是的, 考研
固然是一件紧张的事情, 可是事实上你的神经总是需要放松的. 就算考试的时候
你需要把自己当作机器人, 可是你毕竟不是机器人. 看些闲书, 其实是一种自己
调节的方法. 你也可以去打球听歌玩游戏找女朋友, 只要你觉得放松, 都好. 不过
不建议玩网游, 容易上瘾. 等你意识到了, 可能时间都过去好多了.
我现在翻看当时自己在moleskine上记录下来的文字, 那么一本diary, 很多页是
空的. 不过就光看那些记录下来的只言片语, 我已经很满足了. 在日记里经常记
录下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经常自省. 日记其实是最好的朋友, 毕竟, 还有谁能更好
的理解自己呢? 我现在摘录一点我当时写的话语好了:
“北大于我并不是如此重要, 但我现在所准备的, 乃是一个职业,学习倾向的大转
变. 说关乎几年以至几十年都不过分, 故心中实不敢有一丝怠慢.”
“10点钟回来, 房子里只有一个自己和几本书. 第一次感到寂寞, 以前父母亲不在
家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感觉. 这种孤灯书影的生活, 原本是自己所欣赏的. 但它
就这样突然来到的时候, 又突然让我如此害怕了”
“我想, 为什么我这么想去北大呢? 是不想给自己留下人生的遗憾吧. 毕竟, 人生
就这么一次.”
“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一点不同: 自己总还觉得自己身上还有一点锐气, 或是说锋
芒吧, 没有被这几年的大学生活磨平. 总是觉得自己还能做一些事业, 也许不需
要很惊人, 但总是不希望从现在就将自己的年华埋没. 感觉身边的好多人现在已
经不再那么有激情, 有斗志. 他们也许就甘于这样走向未来的人生, 但我总是不
愿”
“晚上, 一个人听 sound of silence, 把校内上签名改成 in the restless dreams I
walk alone, 其实也正视我性格的写照. 梦想, 不安, 独行. 其实我并不孤独, 只是
有的时候在向着梦想的道路上, 路途狭而长, 只容独行.”
呵呵, 大概能反映出来当时我心底里的那种感觉吧. 其实写写日记写写blog都是
很好的宣泄方法, 不过你自己得对自己坦诚. 如果你自己给自己写的日记都要有
所保留, 那么你何以释放?
还是接着写复习的经历好了. 复习到10月末11月初的时候, 自己就有点飘飘然
了. 因为自己那个时候数学的二李已经做完两遍.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基本
也都看的自我感觉良好. 政治我那个时候开始听任汝芬暑假班的录音, 讲的很好,
自己理解的也不错. 自己经常找理由休息. 现在我很感谢女朋友提醒我戒骄戒躁.
自己意识到了之后, 渐渐又安下心来. 开始做李永乐的400题, 第一套限时做, 竟
然及格都比较危险! 这真的是给我吓出一身冷汗. 我当时给自己定的计划是70
70 140 100. 数学计划要拿140的我, 竟然100都不到, 太可怕了. 当时很害怕, 但
是慢慢回想, 为什么这一套卷子做的这么糟糕? 我这一套卷子做的时间十分紧
张, 很多计算都失误很多, 但是仔细想想, 题目大多数还是会的. 另外觉得自己线
性代数和概率论的知识还是有点不扎实, 于是花了大概一个多星期又做了一遍
李永乐的线代讲义, 看了看概率的书. 这个时候回来做第二套, 就好多了, 基本在
120 左右. 慢慢的做到第六套还是第七套的时候, 第一次上140了. 总的来说130
居多.
做每一套的400题我都隔上一两天, 所以这十套题我做了有快一个月. 第一遍
400题做完, 已经差不多11月末了. 休整了几天, 我又开始做第二遍的四百题. 这
个时候发现自己还是漏洞多多, 很多题上次不会做的, 现在可能思路也好不到哪
去. 于是这一遍做的时候, 我就第一天上午做, 第二天上午整理一遍. 这一遍做完
之后感觉提高很大. 后来到最后做了几套真题, 都大概是不到两个小时能做完,
140分以上. 真题比400题简单, 不是说思路简单, 主要是计算量的问题.
现在单看自己数学考了120多, 实在是有点郁闷. 考研跟心理状态关系很大, 自己
当时还是太紧张了. 关于数学,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一定要认真动手做, 不要眼高
手低. 做题不要贪多, 把题做透就好了. 另外, 李永乐的题比较基础, 我个人比较
推荐.
政治方面, 我听完任汝芬的课件也就那个时候. 基本都能听懂, 理解的挺透彻. 这
个时候做序列二的题, 感觉收获挺大. 序列二的题建议大家做两遍以上. 很多人
不重视政治, 觉得政治突击就OK. 其实政治不用突击. 我自己当时就是把听政治
看作是一种调剂, 看专业课看数学看累了, 就听听政治权当休息. 个人感觉序列
三的时事不错. 有人推荐教育部的大纲解析就是俗称的红宝书, 其实我自己觉得
必要不大. 毕竟序列一能让你用看红宝书20%的时间掌握80%的内容, 这就很好
了. 时间要花在刀刃上, 换句话说, 你得挑边际收益最大的学科. 我个人觉得, 数
学和专业课是最值得投入时间的. 但是英语和政治你得保证能过线, 对吧.
最后阶段的政治复习就是压题背题了, 其实不要指望完全压中, 那些考研班说自
己压中多少题都是扯淡的. 其实到最后就是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了. 肖秀荣, 任汝
芬和启航的题都不错. 建议对照着看. 但是我不建议最后都看政治, 还是应该花
点时间在专业课上和数学上. 否则很容易生疏了.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有人可能好奇, 你英语咋没看呢? 呵呵, 我英语真的没看. 前面写过, 我原来考过
GRE和托福, 所以我的英语经验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参考意义不大. 我英语就
是做了一遍真题的阅读, 最后背了点作文模板. 仅此而已.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
我建议你就抓好真题的阅读. 其它的模拟题啥的思路和真题不一定一致, 所以吃
透真题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作文嘛, 看个人情况了. 最后阶段到处都是各位老师
压题的模板范文啥的, 下一套背背就差不多了.
11月到12月初的时候我一直和一个考GMAT的女生在主楼B102上自习. 也**
的成为隔夜占座的一族, 其实也没办法, 那么多书背都没办法背. 所以学弟学妹
们你们也理解理解考研的师兄师姐们吧, 其实大家都不容易的. 我要是占着座位
好长时间不去我心里也挺内疚的, 呵呵, 所以还是大多数时间都在自习室窝着.
不知道跟我一个考场的哥们们怎么样了, 希望大家都有好结果吧!
后来就不去了, 因为大家都进行期末考试, 我们的隔夜占座行为也遭到严厉的打
击. 我是每天到1点左右才睡, 你要我6点起床冷飕飕的去占座我还真的做不到,
所以我就只能窝在一村的房子里看书. 有的时候来食堂吃饭, 有的时候就楼下盒
饭凉皮肉夹馍肯德基等等. 最后楼下的所有东西都吃的是实在不想吃了. 我考完
研到现在一次肯德基也不想去吃.. 见到那个老头我就恶心了, 哎! 在家毕竟没有
学校效率高, 不过自己也只能如此了. 晚上的时候有时候去交大商城理工大对面
那块买点乱七八糟的啥夹饼还有后来的大大的蒙古莫名肉串, 也因为这个拉了
几次肚子.
现在说说经济学的复习吧. 我写写我从头到尾看过的资料并加以点评.
1.<经济学原理> 曼昆
这本书是经济学的启蒙书, 非常非常非常之好! 文字流畅浅显却能将复杂的经济
学知识解释的很清楚, 小中见大. 实在是必读, 特别是对零起点的考研者而言. 甚
至是不学经济学的人, 这本书都绝对值的一读.
2.<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 范里安
标准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 写的也是思路非常清晰严谨. 必看. 推荐所有考
微观经济学的考生如果时间不够, 就看此书. 对经济学的思路培养也很有帮助.
3.<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平新乔
平新乔的这本十八讲, 中高级的难度. 偏重数理推导, 考北大清华经济类的同学
几乎是必看. 题也非常好, 值得细细做.
4.<微观经济学: 基本理论与扩展> 尼科尔森
也是重数理推导的一本书, 我没有看完. 考CCER的同学必看吧. 不细说.
5.<宏观经济学> 曼昆
曼昆的文笔可以说是最好的了. 读曼昆的书真的是享受啊. 这本书算是偏简单一
点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说简单只是说它不经常用到什么数学而已. 思路很
清晰开阔. 推荐看宏观由此书开始, 由此书收尾. 必看
6.<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翻译的一般. 书是标准的中级宏观经济学书. 关于AS-AD, IS-LM模型推荐认真看
此书. 辅以张延的讲义. 必看
7.<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萨克斯
萨克斯长于国际经济学. 看完上两本书你再看这本, 发现是另一种不同的思路.
但是同样很有帮助. 基本也是必看吧, 后面的几章可以不看.
8.<高级宏观经济学> 罗默
这本书我看的是英文版的, 就看了第一章讲Solow模型的部分. 做了后面的题
上面是书籍, 关于讲义嘛: 微观配合十八讲的笔记, 宏观看张延的讲义就足够了.
最后做历年光华中心深商的试题就OK, 经院的题风格和这边不同, 参考价值不
大.
其实考研的日子真的过的很快, 当时我每天都觉得很充实, 觉得恨不得一天能有
30个小时. 很快就到了考试的日子, 我考试的时候发挥其实不好, 我的数学可以
说的考的非常之扯. 我当时非常紧张, 竟然误以为是11:00交卷, 做的非常慌张,
当然错误也就频出. 所以说: 无欲则刚. 还是放平常心就好. 但是其实也是说说容
易, 做起来不容易的.
考研成绩出来, 我考了 75/72/123/122/392. 查分的时候其实我挺平静的, 当时我
自己觉得就是50%的概率能上370, 把我妈竟然激动哭了. 下周去北京复试了, 这
周努力把我的准备经历写出来, 一方面攒攒RP, 另一方面确实是希望给后来的学
弟学妹想跨考的提供点经验, 希望给他们信心: 像我这样成绩不是很突出的, 准
备了半年三跨都能考上, 那么那些更牛的学弟学妹们更不要害怕. 你们要做的就
是想清楚, 有自信, 不后悔. 写到这里, 我想到保尔的话来: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
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
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希望大家能够
找到自己喜欢适合的路, 坚定而充满自信有勇气的走下去, 加油!
ps: 北大经济类的资料我基本都有(除了经院), 要考的人可以直接站内联系我来
拷. 希望以后你们也能这样来帮助你们的学弟学妹, 做人要厚道 呵呵.
顺便推荐一份PDF文件. 我去年一月份翻译的Randy Pausch教授的时间管理讲
座. 可能有人听过他的<The Last Lecture>吧. 我希望我的翻译也能对大家有帮
助.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22:04:21
很感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6:04:17
好帖为什么不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