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其实凯恩斯通论里只是M=L(i, Y),没有通货膨胀问题。弗里德曼最初似乎也是把价格变量放在后面的函数关系式中:M=f(P,r,Y,……),也好解释。M/P后,如果名义利率上升幅度足够高,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也没问题。麻烦的是如果名义利率上升得不够高,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时,若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反而减少,就的确有楼主所说的问题,没道理实际利率低了还让我多买债券呀。但是,是不是可以试着这样接着讲故事:正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想,都不买债券,债券需求大降,所以债券价格必定下降,所以名义利率还会上升,直到使得实际利率不会下降。这样是不是可以回避掉那个问题。看来学经济学还是要更多关注数学等式背后的经济含义才好。
顺便请楼主解惑,你说“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实际利率”,我没绕过来,给稍微讲讲背后的故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