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江雪,董正葛
[关于公开举报信的说明]:2009年10月7日我们在<新语丝>上质问杨玉良”
您什么时候获得过Leibniz奖”,以来,杨无话可说.而杨玉良的上级,包括教育部,
科学院领导,对杨谎报”获得Leibniz奖”竟然也无任何表态,这是对高级干部学
术不端的纵容,我们无法掩饰心中愤慨.近读中国科协领导关于”科协设有与学术
惩戒有关的机构,接受据实举报”的讲话,看到了一线希望,为此写了<向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书记处的呼吁>,邮寄中国科协书记处实名举报杨玉良.今将此举报信通
过<新语丝>公开,望全国学术界一起来关注杨玉良冒充获得德国最高科学奖
--Leibniz奖大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
冯长根同志,您好!
谨向您担任的崇高职务致以敬意!
我们在2010年11月7日<新语丝>网上题为<希望>(作者张学善)的文章中读到
了您对中国学术打假的表态:”方舟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方面都要对这种现象
和行为进行谴责。中国科协、中科院和工程院等正在建筑起强大的正面战线,对
不端行为进行谴责”。您更指出:”科协也设有与学术惩戒有关的机构。科协接
受据实举报,并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发现问题,会采取科协所能采取的措施予以
惩戒”。对您的表态,我们和<希望>作者张学善一样受到极大的鼓舞。
从一年前的10月7日开始,我们陆续在<新语丝>网站上揭露复旦大学校长,前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伪造获国外重大奖项的学术道德败坏,至今已写了
近二十篇文章,<新语丝>为此建立了<杨玉良问题专辑>.杨玉良的造假历史已家喻
户晓,但竟没未能得到**的任何支持,哪怕是一点点的声援,**的麻木不仁
令人失望。这次您代表科协做出了如此表态,非常难能可贵,也让我们为揭露杨
玉良陷入困境的平民学者鼓起勇气向您举报求助:
一. 杨玉良伪造获奖骗取荣誉.
1986年,杨玉良以复旦化学系讲师身份去德国(当时为西德)马克斯-普朗克高
分子研究所作博士后进修,1988年回国.此后校园布告栏中便出现杨玉良在德国期
间获得德国科学研究院重大奖项的表扬,(接着副教授,教授,上海科技精英,杰出
青年博士等职位和荣誉称号接踵涌上).然而他的获奖未见有任何证书,奖状等证据,
终被发现造假, 杨玉良向当时的校长华中一写了检讨,但华为了复旦的声誉,居然
不作任何处理,更荒谬的是:复旦党委几年后在考察干部中作出了”杨玉良错误
不影响他的升迁的结论”,以至于一路青云直上,当了院士,国家学位委员会主
任和复旦大学校长。而他冒充获得重大国际奖项谎言也被写入他的课题组对外宣
传的资料,写入校方对外发布的文书,甚至载入了<上海市地方志>:
1. 在2006年3月24日更新的<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杨玉良课题组>网站<欢
迎来到杨玉良院士课题组>中在介绍杨玉良“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有序度和
分子运动相关性的转子同步NMR新方法”成绩时写着: “这些研究均以杨玉良为
第一作者发表,并获得广泛引用。…也成为 Spiess教授(注:杨的导师)研究小组
获1987年10月DFG(德国科学研究协会)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2. 在由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教授题写书名,由时任校长华中一教授作序,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于1992年10月发行的《复旦大学教
授录》的第270-271页上杨玉良简历写着:”(杨玉良)1987年在德国期间参与
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中应用,建立了用转子同步技术研究固体高分子中的结构、
取向和分子运动及其之间相关性的一系列新技术,并与该研究小组一起获了德国
国家基金会颁发的Leibniz大奖。”
3 在2000年更新的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公布的<上海市地方志><杨浦篇>
公布的第三十一编第三章<科技活动与成果>中第一节<高校科技>有专门一段:
“1952年出生的青年学者杨玉良,在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液晶显示材料研
究中,有突破性进展,1988年获得联邦德国Leibniz大奖,1990年被评为国家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1991年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
4. 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上海青年志>第五篇<青年生产与科技实
践> 第三节<上海市科技精英奖中的青年>介绍1991年至2000年十年间上海市评选
青年科技精英活动,其中有一段介绍杨玉良:”…生于1952年11月的复旦大学材料
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杨玉良,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4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
论文。1986年获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奖,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联邦德国“莱布尼茨”大奖,1990年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国家教委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年,杨玉良被评选为“上海市科技
精英”。这一节的开头还特别申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与获得市科技精英
提名奖的科技专家,是从全市各个系统层层推荐评选,并结合社会各界群众投票
选举产生的”。
我们上网查了Leibniz奖1987年,1988年颁奖情况.在维基百科(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中找到了德国科学研究协会(DFG)公布的自1985年该奖
设立以来历届获奖名单,(参见附件1),既没有杨玉良的名字,也没有<杨玉良课题组>
所写的”(杨玉良所在的)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Leibniz奖的字样.那前
面1—4中”杨玉良获1988年Leibniz大奖”和”杨玉良成为所在的研究组获1987
年Leibniz奖的主力”的说法全属子虚乌有,这不可能是几家编辑部造成了同一个
错误,而是杨玉良自己编造的出来的!
上面1—4所引,全来自官方公开的资料,它们是杨玉良谎称和他人合得1987年
Leibniz奖,以及独得1988年Leibniz奖无可辩驳的证据.特别2和4所写的都是杨玉
良为申请教授职位,申报上海市科技精英荣誉称号时提供,得到学校支持逐级别上
报的,杨玉良更有存在利用伪造的Leibniz奖申请教授,申报上海科技精英并获得
成功的嫌疑.
二.一年多来**和主流报刊毫无反应
杨玉良,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前主任,这
样特殊重要人物竟如此伪造历史,二十年前复旦领导对他不予处理已铸成今日大错,
因此我们化名董正葛写了第揭发文章:<请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你什么时
候得过Leibniz奖>送<新语丝>,2009年10月7日刊出.
文章刊出后杨玉良顿时哑口无言,一位中央副部长级的大学校长对此致命的
揭发若能有半点理由可用来辩解,绝不会如此窝囊,说明我们的揭发无懈可击!而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却对采访的<华商报>记者表示:”(对揭发)不予回应也
没必要回应”,进而为杨提供伪证(!!):”复旦大学所有和杨玉良有关的简历,包
括人事处杨玉良的早期档案中,并没有提及任何杨玉良获得莱布尼兹奖的内容”。
复旦党委宣传部领导以党的信誉为杨的私德作伪证,决不会仅是他个人的看法,这
个伪证已见诸媒体报道,我们为党委干部作伪证将面临怎样的收场而担心.
我们继续不停揭发,至今已写了近二十篇文章,一些业内的读者朋友著文补
充,<新语丝>网站更在2009年11月22日建立即时补充刷新的<杨玉良专辑>跟踪收
集揭发文章,以便学者索引,杨玉良冒充获国外大奖已无人不晓.但提出”零容
忍”,”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口号的中科院和教育部领导以及级别更
高的主管领导竟集体沉默,而全国主流媒体不仅不予报道,反而接连高调宣传杨玉
良:今年6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杨玉良告诫中国教育界:”任何一个国家、民
族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大学的精神不能虚脱”,还说:”大
学校长是社会道德的楷模,自己不能失范、失德”,更提出做好大学校长的四条
标准.随后兴起一股”杨玉良告诫中国教育界精神虚脱”的热潮,把他树为大学校
长标准的制定者的道德楷模.继而<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9月20日发布题为
<复旦大学校长痛批教育功利化:学生热衷成功秘诀>的文章,介绍杨玉良对如何培
养学生道德的谈话:“…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
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这些报道全国报刊普遍全文转载,让伪造获
得Leibniz奖的杨玉良被宣传成了大学校长的道德模范,(注:中国科协2008年年会
上也给杨玉良颁发了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虽然是在我们公开揭发前一年,但对杨玉
良的宣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让我们起疑:”难道是上面决策领导层的
意思?”。
三.我们的呼吁.
复旦来了杨玉良这样的校长后,学风怪事百出:一位博士生和指导老师联手论
文抄袭案被认定后,学术道德规范委员会提出处理意见并张榜公布,两年多过去了,
校领导未见明文处理;(计算机)学院院长蹲看守所了,一蹲就是两年多,其间居然
可以继续指导四名博士生,直至写出博士论文,而校学位委员会还让他们获得博士
学位,那博士学位严肃性哪里去了?一个(计算机学院)院长进看守所长达两年,就
是不准选一个新院长,连委派”代院长”都不允许,让一个学院两年多无第一把手,
学院群龙无首,学术上能不打折扣吗?现在非常清楚,根子在杨玉良自己学风极不
严肃,他自己当年就冒充获得国外重要奖项得到加速的.这样的人敢严肃查处校内
论文抄袭事件吗?敢坚守博士学位培养标准,能让蹲看守所停止指导博士生,停止
招收博士生吗?不可能的!当年复旦领导没有处理他的问题,才铸成了今日复旦校
内一系列荒唐.
冯长根同志,相信您也知道了杨玉良被揭发.明摆着的事实是:杨玉良作假情
节的严重,担任职位的重要,作假对国家声誉的影响,远非唐骏,陈进,肖传国等小
人物所能比,但上级部门,主流报刊却不予理睬,任何理由无法解释.现在读到了您
关于” 科协接受据实举报,并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发现问题,会采取科协所能
采取的措施予以惩戒”的谈话,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此我们恳请您关注杨玉良伪
造获得国外重大奖项的严重性,运用您的地位和影响,向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
国家科委等纪检部门反映,组织力量查实我们的揭发:
1. <上海市地方志>所写”杨玉良获1988年Leibniz大奖”纯属谎言,复旦大
学和杨玉良本人从未公开表示否认此谎言,我们更认为这个谎言来自杨玉良;
2. 复旦大学1993年教授录270-271页所写”(杨玉良)1987年在德国期间,…
与Spiess研究小组一起获了德国国家基金会颁发的Leibniz大奖”纯属谎言.这个
谎言来自杨玉良申请正、副教授的材料,杨玉良有存在利用伪奖骗取正/副教授职
位的嫌疑;
3. 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上海青年志>第五篇的第三节<上海市科
技精英奖中的青年>中介绍杨玉良时所写“1988年获联邦德国“莱布尼茨大奖”
纯属谎言,谎言来自杨玉良自己提交的层层审批的申报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的资料.
杨玉良有使用伪造的Leibniz奖骗取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的嫌疑;
4. 我们怀疑杨玉良还在其它职称/职务晋升中直接使用或变相使用伪编的
Leibniz奖捞好处的嫌疑.
冯长根同志,您一定能理解冒充获得国外一流奖励的恶劣程度远非剽窃二十篇,
三十篇论文可比,更不要说对国家学术形象的损害.在美国,在德国,在所有先进国
家,一个重点大学校长,科学院院士,担任过国家学位工作最高领导职务的官员,被
发现有这样丑史,立即撤职查办,更不要说还存在利用伪造奖项获得特别好处的嫌
疑该如何处理的了.但我们国家中,杨玉良竟能安然无恙,这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所做的吗?今天走到了这一步,敢不敢公开处理杨玉良已成为科技系统党政领导是
否真的想扭转学术道德严重滑坡的试金石. 在此我们请您向中国科协,教育部,
中科院,国家科委等纪检部门领导转达我们的呼吁:在这块试金石面前请各位勇敢
亮相.而杨玉良本人更应该明白他的行为对复旦声誉和国家声誉带来的损害,兑
现他对复旦师生的许诺:“如果我本人也有学术腐败不端,也希望师生检举揭露”
(被委任校长职务后第六个星期对全校师生的一次讲话),向中央组织部,向中
央教育部,向全体复旦师生,以至全国青年学生引咎辞职。
此致,祝政安.
寒江雪,董正葛 11/18/2010 (注:作者姓名网上公开时使用化名,真名存中国
科协书记处)
新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