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75 0
2010-12-15

在来自各个部委、企业协会和民间研究等机构60余份报告中,普遍认为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但各部委在其先后顺序上观点有分歧。我认为,从稳定大局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视角,应该是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这么一个顺序。


抑制通货膨胀才能稳定社会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增长是国家的事情,老百姓更关心自己的吃穿住用行。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物价不断上涨老百姓肯定不同意。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今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经济学界认为,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通胀已经超过这个临界点了。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会使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垮台。本着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首位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党和**执政的需要。


具有数字意义的增长目标应该淡化。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但过分地强调GDP标尺,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出现仅有数字意义而没有质量的增长。今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GDP”等相关字眼逐渐淡出,稳定经济增长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的思路更加明晰。在GDP作为标尺的指挥棒下,当中央**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时,地方**会积极配合;当中央**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就不愿配合,甚至消极对待,步调和中央不一致,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侯经济现象。这是我国经济反复出现过热、经济结构调整不尽人意、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