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54 2
2010-12-17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在8%左右,CPI涨幅在4%左右。这意味着中国间接承认通胀具有长期的压力,如果将明年CPI目标定在3%的话,可能会屡被突破而失去政策目标所传达的约束性,事实上,提高通胀目标同样也在鼓励通胀预期。
通胀已经是这个社会“迷茫的焦点”,一些经济学家总是将它解释成为暂时的结构性的,也就是说,通胀是可控的。这鼓励了抑制通胀的政策短期化趋势,比如限制价格、增加供应或者紧缩一下货币。如果说,在一个经济增长周期的起初阶段或者中途,出现的通胀可以理解为暂时的现象,他们大多是在高速增长过程中由局部的供求失衡问题引起的,如2003年中国出现电力供应不足以及粮食短缺引起的通胀。
近些年,“中国模式”的说法大行其道,表现了胜利者的乐观情绪,因为这是对中国经济长达30年高速增长的总结。基于这种成功,一种通常的预言认为,中国经济仍然能够持续高增长直到2050年。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判断,因为它忽略了经济周期。在中国,几乎没有人在意经济周期的问题,因为30年高增长神话似乎表明,**宏观调控能够并已经战胜了周期,这成为“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那个经济体能够战胜周期而持续增长。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奇迹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在崛起速度上并不如前苏联。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成功的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成为工业化国家,而在这个期间西方正在经历大萧条。二战之后的苏联经济更是发展迅速,并在科技创新上与美国并驾齐驱,日本在战后到1980年代也创造了持续的繁荣。但是,苏联的增长最终停滞并解体,而日本也因泡沫破裂失去十数年的增长。
前苏联增长的秘诀就是**计划下的投资,而他们在教育和创新上甚至比今日之中国做得更好,日本所代表的“东亚模式”异曲同工,就是**主导的产业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几乎是混合了两者的模式,在“五年计划”这一计划经济遗产的主导下,由货币作为主角,持续进行凯恩斯式的刺激。由于人为制定的廉价利率和汇率,中国得以不停的投资和出口,并形成了依赖,也造成了中国总供给日趋过剩。
目前,中国的增长模式已经失去潜力。因为中国的生产产能和基础设施已经过剩,持续进行投资只会导致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的通胀和资产泡沫,比如那些浙江的私人制造商转向资产或资源炒作。而西方世界需求的萎缩与美元贬值趋势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出口导向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果人民币不进行升值,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和热钱威的胁就越大。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周期性的尽头,廉价货币不再有神奇的作用而成为了问题。具有相似特征的是美国战后在凯恩斯政策的主导下,1970年代遇到了滞涨。因此,目前的通胀不是经济运行中的暂时通胀,而是一种发展模式主导下的周期性增长的结果和结束,而且中国的人口结构与科技创新水平也不能继续支撑中国高速增长。
这种局面显然不是通过限制价格、紧缩货币所能解决的,这不是简单的通胀问题,而是发展模式需要重大的转型。因为到了周期的尾声,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将会失去紧缩的弹性,经济体系经不起货币紧缩的冲击,比如日本1980年代末和美国2007年的持续紧缩最终制造了危机。但是,如果继续维持廉价的利率和汇率,则会鼓励炒作和通胀。
因此,中国必须降低经济增长的目标,实施系统性的改革,比如减税、打破垄断、改革教育并制定鼓励创新的体制、健全社会保障、让**退出经济活动、要素价格市场化等,这意味着要进行广泛的政治改革。如果无法推进改革而任由经济长期停滞,将导致改革的空间日益萎缩,失去选择的主动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8 00:22:04
感觉很是问题啊 工资不涨 学生补贴不涨 但是食堂里饭菜涨价 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4:49:32
谁说的不是问题?拿什么去买东西 ,不吃不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