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55 0
2010-12-22
昨日地产四大龙头股涨停,传闻金融资本进入楼市,央企抄底楼市,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央行对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及2011年以防通胀为目的的政策,将带来楼市新一轮上涨。

    我们先来分析下,防通胀与楼市上涨有什么关联。

    201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的重点是防通胀。看到这条新闻,我就开始担心地产会启动。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防通胀能和地产从新上涨挂上勾,让我来慢慢解释下。

    2007年全球陷入经济危机,而中国经历05到07年的资产泡沫,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当时,07年的外汇储备是15282.49亿美元,而05年底是8189亿美元的外储。这也导致了08年出现通缩和通胀之争的声音,08年更是出现了价格通胀,而经济下滑的现象,出口全面受挫,大量工厂减产。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不得不在输入通胀过多的情况下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计划很成功,09年中期出现了温总理说的V型翻转走势,经济似乎从新回到了正规,但同时代价也是巨大的,09年全年M2货币增量达到了27%的高位,平常年份增速是17%,这也直接导致了2010年新闻媒体上说M2突破69万亿,是美国的4倍。。。。。。今年9月外汇储备最新数据是26483.03亿美元。


    好了,分析到这里,就可以理解货币过量增发是导致通胀担忧的元凶,但此处并非指责**的货币政策,毕竟,这和07年后资本在全球流动的背景有关,大量的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中国更是首当其冲。相比印度、巴西、俄罗斯的通胀水平,中国**算是控制的很好了。

    这些了解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解构,地产如何缓解通胀。

缓解通胀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直接收紧货币。

    就是中国**现在正在做的连续不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主要是控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方向上去控制流入市场的货币总量。说个比较通俗的比喻,热钱流入500亿美元,中央银行只要提高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对冲掉,同时,银行也只是被控制了增量部分,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这也是中国**总采用调高准备金而不加息的原因。

二个是增加可交易资产。

    就是如果交易的物资足够多,多到对货币的需求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样多,那通胀就不会显现。地产在此前的近10年间,与股市就是起到类似的作用。所以才有,股市和楼市是对冲外汇占款的池子之说。这才有人近期怀疑股市是周小川所说的“池子”。

    说到这里,聪明的看客一定能明白,地产为什么能防通胀。

    可是,我国不是一直提说要打压房地产吗?之前温总理也一直提出要保民生促增长。我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其中一言难尽,但总归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来盯一下近期中央高层的政策。12月22日新闻如下:

 央行拟建立新信贷管理体制

  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近期召集主要银行开会,讨论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事宜。央行在会上表示,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将纳入考量范围。业内人士指出,央行近期酝酿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意在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如果该举措得以实施,意味着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目标,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窗口指导、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将更加频繁。


地产新动向

    看到这条新闻,我不免想起1982年的美国里根总统签署《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这条法案,直接放松了存款和贷款利率的管制。

    这个可能不得不提到美国地产的历史,60年代罗斯福为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存款利率很低,但贷款利率很高,且房产贷款只贷给有能力还款的人,贷款协议一旦签订,以后不得更改贷款利率。这样也导致了相对贫穷的黑人和墨西哥裔等少数民族及部分低收入者始终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

    里根总统上台后,美国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中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解除**部门对私人企业的管制,减税刺激投资。这在里根执政期间的房地产政策上得到体现。彻底放开了银行信贷监管,支持让地产获得比平均市场贷款利率低的政策,并对地产相关企业减免税负。结束了罗斯福新政对按揭贷款的限制,尤其是允许家庭无需大笔抵押即可买房的条款。

    金融监管放任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开始提高存款利率以达到揽储的目的,同时消费贷款利率趋于下降,大量的资金以低于市场率的形式流入地产领域,地产业再一次的进入空前发展期。最为美国经济消费的龙头,地产业更是各大银行间竞争追逐的焦点,各大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到地产贷款,更是推出各种条件十分宽厚的条件,以吸引购房者贷款,不需要抵押,不需要首付,不需要工资证明。。。。。。大量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开始置业。上世纪70年代美国10%的收入用于储蓄,逐渐上升到了如今零储蓄的程度。更是通过次贷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回过头来看我国12月22日的这个新闻,“中央信贷管理体制改革” 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看到此处,我不免一身冷汗,想起里根时期地产政策,我不免担心,我国同样会放开信贷管制,让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存贷利率。毕竟导致存款利率上升高息揽储,而贷款利率下降的现象。那是我国地产更加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