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生认为,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都是老板在养活工人,因为要是没有老板开始办工厂,那么工人的劳力就无法转化成为价值。这样,工人根本没办法生活,但是老板却给了他们生存的机会。
有人会说那要是没有工人的劳力,那老板也什么事都干不成。这的确是个事实,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老板还是极少数人,工人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既然老板是极少数的群体,那必定意味着劳动力总是充足,有可能还有剩余。因此,是老板选择工人,而不是工人选择老板,是老板在不停的养活工人,而不是工人在养活老板。
所以,晚生认为,老板只要能做到不让工人饿死就很到位了,至于,工人的生活过得好不好,那就得看老板是英明的,还是没大脑的了。晚生认为,有时候人们总说厂长怎么怎么样,老板怎么怎么样,只是这些工人嫉妒他们的上司比他们生活好罢了。就好比我父亲的手机比我的手机好的多,我之所以没有因为我父亲的手机比我的好而去说我父亲的坏话,那是因为我深知是我父亲养活了我。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听前辈这么一说,晚生也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的过激了,晚生只是很讨厌喜欢抱怨的人,所以,在这里有点情绪带在观点中,不好意思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个世界里是靠脑袋吃饭,不是靠体力吃饭,这也是个事实呀.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老板和工人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在一个劳动力相对自由流动的范围之内,老板和工人是双向选择的。而不是单纯的单向选择。尽管说“创新”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家才能,但是不可把老板和工人孤立起来看待,既不可以单纯的说工人养活老板,也不可以说老板养活工人。把两者区分开来,谁也活不了。
支持版主
在国家成立的时候,所有产权均属于统治阶层所有,普通民众可以算是一无所有,普通民众靠什么生存,当然是靠给统治阶层打工赚糊口钱嘛。由于双方地位不均等,工钱只能是由统治者说了算。
若说企业老板剥削打工者确实也不太合适,因为打工者原本就一无所有,不接受老板的工资条件说不定还会饿死。
关键的问题就是底层民众从一开始不拥有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所以老板和工人谁养活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宪法规定的国家资源“全民所有”如何得以切实体现,现如今“全民所有”等于“党委所有”,政府剥夺了普通民众的全民所有权,底层民众只能任人宰割,能不穷困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2 15:23:49编辑过]
真的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吗.如果把所有的工人和所有的老板当作集合来看,的确没错,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老板比工人要少的多,也就是说,老板这个阶层的流动性比工人这个阶层的流动性要小的多,既然老板的流动这么少,也就是说公司更加需要老板,因为工人随处可见但是老板就只那么几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3 9:30:25编辑过]
楼主过于忽视工人存在的必要性了。农民工出来打工只是希望多赚一些,并不是说不打工一定饿死。老板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要发展就要有更先进的生产力去推动它。只有资金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个社会是脑力劳动者的社会。不可否认脑力劳动者,在这个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是有不同的分工的,是不可分的。
再者,公司高层也不一定是老板,很多有能力的管理者这是很受老板们的追捧的。他们的数量不一定比老板多吧!!
那倒是,毕竟,工人和老板都是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现在拖欠工资早已不是个新话题,政府不是也在努力吗?但是一个人要是不去劳动,恐怕连被拖欠工资的机会都没有.
企业家给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况且企业家所承担的风险要比工人大多了.工人只要每天按时上下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月底自然会有工资.而企业家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前途,担忧产品的销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多拿一点利润不算是剥削吧.企业家的收入里有一部分应该是企业家自己的劳动补偿,另一部分也应该是与他所承担的风险向符的收入吧.
既然如此,当然很大一部分是老板在养活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