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3234 5
2010-12-27
百无禁忌
                        ——读波斯纳的《性与理性》以及《年龄与衰老》
波斯纳,曾出任联邦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首席法官,同时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曾写《法律的经济分析》开创了法律经济学学派,在法学界,波斯纳文章的引证率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当然,这样的一个天才,从来就不缺勤奋、博学和幽默的品德。由于职业和专业的原因,也使他展现给世人的更是冷酷、务实或锋芒,而这些,恰好成就了他对人生哲学的高度抽象思辨能力,以及对人和事物的总体把握和平衡。换一个高度和角度看问题,难道不可以吗?
《性与理性》是苏力主笔翻译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他说“就是一种不断突破禁忌的过程,因此也是一个焦躁不安的过程”,这不仅是因为在本书中,波斯纳运用成本——收益法分析了性与选择理性,当然,这还是正常人稍稍可以接受的,他还花大段章节分析了****、同性恋、恋童、以及各种非常规性行为。他和芝加哥的另一位怪才贝克尔一样,总是会提出一些令人消受不了的公共政策建议:比如为了保证被领养婴儿的合法权益以及防范领养以后的道德风险,他主张对婴儿进行拍卖而不是登记领养制度。在他笔下,“分析理性突破层层情感的防线,迫使直觉缴械”,不仅爱情被继续解构着,父母对子女的爱也被无情地亵渎。可是在这样的理性面前,许多先前我们会憎恶的,会让我们有一种开阔的视觉去试着理解,许多先前我们赞美的,却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迷人。
《衰老与年龄》则通过建立衰老经济学模型,从知识的变化、贴现率、年龄—下降曲线等意义上探讨了人究竟在何时退休以及人的“最后阶段”的问题,当然,波斯纳也花了大篇笔墨讨论了与年龄相关联的行为变化,如驾车、自杀、吝啬、居住、安乐死、痴呆与能力等现实的和社会学以及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由于他本身是大法官,所以也极其关注美国法官的强制退休年龄的规定的不合理之处,他认为,法官是那种越老越有价值的职业,因为,积累了固态智力等知识和经验,并且当一个法官在五十岁左右的时候,才刚开始具备这样的价值,因此,波斯纳积极主张美国的法官退休年龄延后。他还分析了为什么在人过了75岁以后特别容易孤独。
他用“关系人力资本”的概念来解释人的孤独。在年轻时,人们会对来自婚姻的、与子女的和其他亲属的、与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需要投入时间和各种努力(求婚和友谊的早期阶段就是花费了时间和其他费用而建立的特有的“关系人力资本”的例子,在年轻的时候,这种投资很容易立刻就得到回报)。但是人老了以后,特别是当配偶和原来的朋友都去世以后,这种关系人力资本很难被替代。当然,人老了以后,从退休到死亡还有一个关系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峰期:那就是在人刚刚退休时,刚退休时,人经历了一个从全职工作到无工作的急速转变,这时,老年人的时间的机会成本会骤然下降,所以,很多人在快退休时是尽量减少新朋友的结交,但是一退休后马上增加新交朋友的人数,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75岁左右,在75到80岁之间,几乎没有人敢冒风险去结交新朋友,而是维持既有的朋友人数(假定朋友多是来自于同代人的话),其中朋友中的任何一方的去世都会终止这种友谊,所以75岁以后。一方面朋友在加快地消失,与此同时,结交新朋友的净收益在急剧地递减,因此,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很容易孤独终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7 10:56:06
没有看过这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11:21:55
怎么有些人20多30岁就觉得孤独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7 12:30:00
随便 看看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1 13:34:31
孤独与年龄无关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8 21:42:16
这里说的孤独并非完全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孤独——对社会的淡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