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766 76
2011-01-03
中国的高成本触目惊心:行政开支超财政收入的一半

  胡星斗

  据报道,2009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约为8万亿元,加上预算外、制度外的收入,中国ZF的实际全部收入约为11万亿元。而党政公务以及行政事业开支占全部ZF实际支出的比例,2003年为37%,2007年为38~39%【法制晚报,2010.12.6“行政开支,接近ZF支出四成”】。依此换算,如果剔除预算外收费等,中国的行政开支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52%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的财政收入超过一半用于行政公务人员的工资、“三公消费”等。

  而2000年左右,其他国家的公务支出或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德国2.7%,日本为2.8%,英国4.2%,韩国5.1%,印度6.3%,加拿大7.1%,俄罗斯7.5%,美国9.9%,他们仅相当于中国的1/5~1/20。

  正因为中国ZF的高成本占去了大部分财政收入,使得民生支出捉襟见肘,譬如用于医疗卫生的财政比例,印度是中国的2~3倍,美国是中国的5倍以上。美国、德国、俄罗斯的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均占财政支出的55%~60%左右,而中国仅为15%。另有报道称:中国的卫生投入仅占世界的2%,中国的民生支出占GDP的比例居世界倒数第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市场化了,但ZF不但没有小型化,而且越来越庞大,从三级ZF演变成了五级ZF,许多县市都设置有80~120个科局处,叠床架屋,职能重复。许多的科局名义上几十人,实际上上百甚至几百人拿工资。譬如湖南某县级市人口不过40万人,城市人口不到25万,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可市党政部门、行政机关就有88个,加上四大班子,共92个。领导干部正职92人,副职279人。其建设局下辖16个单位,园林管理处就有约200人,仅一个直径不到一华里的公园就有职工150人;自来水公司有约200多人。其教育局现有正副局长9人,设教育督导室、纪检组、工会、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普教股、成教股、职教股、招生办、教研室、电化器材室、师训股、法制股等14个股,机关员工百余人。其水利电力局共有干部90多人,下属单位9个,员工一千多人。

  公权力的不受监督与约束、利益集团的自肥以及日益严峻的官民矛盾都造成了中国ZF的高行政成本。

  根据2010年5月27日出版的《社会科学报》:2009年度全国维稳经费达到5140亿元,超过了当年的国防预算4806.86亿元人民币。

  前苏联的国防经费超过财政预算的一半,军备竞赛最终拖垮了红色帝国;如今的中国,高昂的行政成本是否像军备竞赛那样邪恶?会不会成为吞噬一个国家的猛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5 06:57:57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人们往往认为社会总是太乱所以需要ZF行为,但是,ZF行为的过高成本所转嫁出来的社会负担,又何尝不是社会太乱的一个重要根源呢?
如果将ZF的行政成本所花费的费用减半,减轻社会负担,那么社会将会比现在和谐得多。也许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吧。比如,如果公车减半,那么城市就不会有那么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20:4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21:39:10
这都是市场经济的负面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22:36: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6 00:21:29
龚民 发表于 2011-1-5 22:36
王书记 发表于 2011-1-5 21:39
这都是市场经济的负面产品
书记偏颇了!如果立论成立,那就应该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现象,同样是市场经济,却为何“负面产品”----也两极分化?
市场经济初期都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