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895 10
2011-01-05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实质和核心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演变,资本主义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我国经济理论界,以及大众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再度兴起。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也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提供了主观基础。本文就是针对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重要探讨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虽然有联系,它们并不完全是相同的概念。马克思经济学,就是指马克思本人的经济学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一个在含义和范围上并不那么十分清晰的概念,根源在于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1]为了讨论的方便,作者首先申明,本文所要讨论的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应该说,马克思经济学的内容本身是什么,这是明白无误的,也是无须争辩的。但是,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很多具体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如何理解作为整体的马克思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经济学的各个具体理论与现实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马克思经济学的本质或者核心究竟是什么,等等问题,却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比如,在我国经济学界近十多年来围绕劳动价值理论展开的争论中,有的人就认为,20世纪以来的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整个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过时了。[2]而在坚持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没有过时的学者中,关于形成价值的劳动的内含和外延又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理解,其中,以1992年苏星教授与谷书堂教授关于一元的劳动价值理论之争为起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3]而钱伯海教授更是提出了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社会劳动价值论”。[4]从国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来看,也存在类似的分歧,例如,比利时的曼德尔就坚持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各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批评“百分之九十九完全是离题的”,[5]相反,英国的扬·斯蒂德曼和美国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J.E.罗默则分别建立了没有劳动价值理论的剥削理论。[6]此外,“转形问题”也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争论和讨论的一个热点。[7]
在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或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比如,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而且这里的“批判”一词,是汉语中的“否定”的意思。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也会以《资本论》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他们会说,整个《资本论》都是在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而剥削当然是不道德的,不合理的,马克思正是通过分析资本家和地主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来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在理论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无剥削的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结论。很多人都会引用马克思的这样一句名言来说明马克思对于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敌意”和“否定”:“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8]
毫无疑问,否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理论分析和批判,当然是不对的,但是,由此而推论马克思经济学就是而且只是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实际。这里我们可以指出如下两点事实:
第一,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包括他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简单地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也不是单纯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主张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告诉我们,马克思首先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这个理论并没有包含任何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阶级偏好。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包含肯定或否定历史上的哪个阶级的结论,而是对历史上的每一个阶级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不仅说明了它产生的根源和具体条件,而且从根本上说明了阶级存在本身只是一种历史的现象。“阶级斗争”的观点也不是马克思创立的,更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起点。在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佐和米涅已经开始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总结法国革命史和英国革命史了。马克思1852年4月20日致信恩格斯指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9]资产阶级思想家之所以拒绝接受和反对这种关于历史发展的理论,[10]恰好是由于他们的阶级本能所使然,因为这种理论在客观上确实不利于资产阶级。马克思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运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经济学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首要区别,不是阶级出发点的不同,而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差别。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根本区别同样源于此。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更是关于人类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论。
第二,马克思的确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证明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根据资本主义存在剥削的事实来直接批判资本家和否定资本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11]马克思并不同意空想社会主义者直接利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来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观点。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进而运用存在剥削的事实来否定资本主义,实际上这不仅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而且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因为有阶级以来的历史都是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的,因而,根据存在剥削的事实来批判和否定,那么,被否定的就不仅是资本主义,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史。显然,这种观点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且同历史唯物主义是直接对立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决不是“剥削有罪论”。
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马克思主义被理解和宣传为只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简单的否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自觉地政治化了,意识形态化了。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宣传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就日益突出了,甚至产生了人们思想意识上的一种“逆反”。由于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包括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成份。于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产生了一种混乱,似乎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只能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如此,过去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当人们看到发达国家仍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获得了新发展的时候,自然就开始怀疑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了。
显然,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实质和核心,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就不可能得到彻底的清理。现在,确实有必要恢复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实质和核心的科学认识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实质和核心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经济学的实质或者核心究竟是什么呢?[12]关于这一问题,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概括,而且人们也往往根据不同的理论的和实际的需要进行了不同的归纳。。
我们认为,只有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联系为背景,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作为整体的全部理论统一起来,才能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实质或核心获得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从马克思的方法论来看,应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方法论(其他的关于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描述或概括,比如,唯物辩证法,抽象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整体主义的方法等等,都不能像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那样表达出马克思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独特性)。这一点,在马克思总结自己的思想发展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明确的表达,他把自己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而得到的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当作“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13]并在这篇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经典的表述。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对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就不会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这一点,可以从马克思早年的思想发展史中得到证明。
马克思并非天生就是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在大学时代,甚至在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马克思曾经一直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只是在马克思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与他所“信仰”的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发生了矛盾的时候,他才于1843年夏天在克罗茨纳赫重新研究了黑格尔法哲学,写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提出了与黑格尔法哲学相反的观点:“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14]正是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特别是关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重新认识,推动着马克思于1843年10月中旬在法国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那么,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剩余价值理论,存在着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关系。在这里,一般是特殊的理论前提,而特殊又是一般的理论证实。因此,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自然就成为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的核心。而这一点,马克思本人也给予了再明确不过的说明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引者所加)的经济运动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5 09:53:59
小兄弟,你别转载了。你对马克思主义确实不了解。
要批判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些转载者,都和我们一样,内心在挣扎,但是,因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强权统治下,要想突破只好到马爷爷那里找突破了,否则,我们的文化管制制度就给你封了。
赫赫名儿说你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欠缺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11:52:59
1# 许大哥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包括他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简单地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也不是单纯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主张劳动创造
价值的观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告诉我们,马克思首先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这个理论并没有包
含任何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阶级偏好。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包含肯定或否定历史上的哪个阶级的结论,而是对历史上的每一个阶级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不仅说明了
它产生的根源和具体条件,而且从根本上说明了阶级存在本身只是一种历史的现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5559&page=1&from^^uid=1123236

读后感:精彩片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11:54:32
1# 许大哥

马克思1852年4月20日致信恩格斯指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5559&page=1&from^^uid=1123236

读后感:精彩片断!
不过据我所知,这段话应该是出自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于伦敦)
建议更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11:57:40
1# 许大哥

马克思的确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证明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根据资本主义存在剥削的事实来直接批判资本家和
否定资本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
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11]马克思并不同意空想社会主义者直接利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
价值理论来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观点。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出发、进而运用存在剥削的事实来否定资本主义,实际上这不仅是一种历史唯心
主义,而且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因为有阶级以来的历史都是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的,因而,根据存在剥削的事实来批判和否定,那么,被否定的就不仅是资本
主义,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史。显然,这种观点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且同历史唯物主义是直接对立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决不是“剥削有罪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5559&page=1&from^^uid=1123236

读后感:精彩片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5 12:03:03
1# 许大哥

从马克思的方法论来看,应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方法论。……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就不会有马克思的经济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5559&page=1&from^^uid=1123236

读后感:精彩片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