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2709 159
2011-01-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2 23:14:20
请注明作者、出版信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8 21:28:30
先祝各位网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从帖子中就可看出:楼主lykd05130就是《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作者,姓名:余樟芝,男,48岁,浙江省龙游县人,1992年结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6年制),现为龙游县一小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的坐诊医师。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暂时还未出版。本人1985年考上上海医科大学时,就开始研究《资本论》,并于1990——1991年发现分配价值论,但没有解决价值——分配权力的计量问题,直到1999年,解决了价值——分配权力的计量问题,即用货币计量分配权力——设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这样,分配价值论就完善了,并完成《财富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2000年还差一点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出版合同已签,但审查未通过)。
此时,由于我始终认为商品效用是不能计量的,从而只能定性考察商品效用对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也就不能科学考察——定量考察商品需求规律,一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发现了商品效用与分配权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同一消费者,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为一个单位商品效用,而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分配权力,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一个单位分配权力购买一个单位商品效用,这样,就能定量考察商品购买力——商品需求规律了,我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就完善了,也就完成了《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在分配价值论下,重写了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而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来我计划等四本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与政治经济学)全部写成,才谋求出版,昨天决定现在就谋求《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出版,也请各位网友帮忙。
我的手机:13186719196;   我的邮箱:lykd05130@yahoo.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 13:59:17
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是不同的。就这一成果,也可使作者我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
传统经济学,往往从商品供给曲线,去考察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这是错误的。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是不同的。
正因为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是不同的,从而我们可以利用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考察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21:10:48
最近,我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投稿,按投稿要求,我写了“创作动机”、“内容提要”、“目录”、“章节详解”、“作品的二个样章”与“作者简历”等六个内容,现分几个帖子上传,希望大家提点意见。

                一

创作动机

在高中读《政治经济学》时,就觉得劳动价值论存在缺陷,尤其是生产价格理论。同时,当时也就明确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因此,当我于1985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时,就开始研究《资本论》,试图完善劳动价值论,结果于1990年发现了科学的分配价值论。

1990年提出分配价值论时,还没有解决价值的计量问题。直到1999年解决了价值的计量问题,即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含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此时,分配价值论完善了,也就能科学考察商品供给规律。

但是,此时,由于没有明白价值——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始终不能定量分析商品需求规律,直到2009年,明白了价值——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就完善了。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就是以我创立的分配价值论为理论基础,重写了整个经济学。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巨大的,将使我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尽管分配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不同,却是唯一正确的价值理论,但正是由于分配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不同,在中国大陆,出版就成为一个问题。2000年,由于解决了价值的计量问题,也就写成了《财富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但在与中国经济出版社订了出版合同后,评审还是没有通过,出版成泡影。

香港中文大学处于香港,处于自由世界,肯定不会因为分配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不同,而影响贵社的选择,更不会扼杀科学。

静听佳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21:11:46



内容提要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全书100多万字。这本书以我创立的科学的分配价值论为理论基础,重写了整个经济学。

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只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就能形成价值。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几乎成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生产要素(除土地外),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不仅生产资料成为商品生产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与劳动一样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样,不仅劳动能形成价值,生产资料——资本也能形成价值,资本利润不是剥削劳动的结果,而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

这样,社会产品分配规律,就是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研究社会产品分配规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对于劳动而言,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规律,当然是“等量劳动形成等量价值”;对于资本而言,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规律,则是“等量资本形成等量价值”。

在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商品交换价值量。而在我们抽象出的一般生产关系下,各种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商品价值量,成为我们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律性东西。

当我们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含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时,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就转化为商品价格。不过,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我们仍称为商品价值量,而商品交换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我们才称为商品价格。这样,我们就能定量考察商品供给规律了。

这里,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商品价值量曲线,就是商品供给曲线,成为我们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规律性东西。传统经济学,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把商品供给与商品价格联系起来组成商品供给曲线,这是完全错误的。

同时,我区分了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主要用于考察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现代主流经济学,仅仅根据商品供给曲线,考察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这是错误的,是把商品供给与商品价格联系起来组成商品供给曲线的结果。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到用货币计量商品效用了,但这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数量可以说是相同的,但对于不同消费者,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可能是不同的。这也就证明了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

不过,对于同一消费者,正因为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是相同的,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也是相同的,这样,单位货币的意义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个单位货币——分配权力,购买一个单位货币商品效用,消费者正是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分配权力到各种商品中去,形成了各种商品购买力。

也正是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对于不同消费者是相同的,从而货币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这里,是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相同而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而不是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

这样,生产者获得的分配权力就转化为消费者的收入,而不同消费者的收入不同,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呈现递减规律,也就决定了商品需求递减规律;不同消费者的商品效用不同,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呈现递减规律,也就决定了商品需求递减规律;同一消费者的商品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呈现递减规律,也就决定了商品需求递减规律。这里,边际效用价值论考察商品需求递减规律,仅仅是由于同一消费者的商品效用递减规律。

当然,我也区分了商品需求曲线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曲线。

根据商品供给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我们就可以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了。这里,商品价格,就是边际供给的边际商品购买力。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察了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不管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价值论,都不能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只有分配价值论,才能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

前面我们考察的商品需求规律,实际上是消费资料的需求规律,不是生产资料的需求规律。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从而,生产资料价格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当然,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正是生产关系的结果,这样,生产资料需求,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物。我们就是根据生产资料需求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的产物,来考察生产资料生产与交换规律的。

总之,只有分配价值论是正确的价值理论,当然,只有建立在分配价值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研究才有意义,并且才能得到科学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