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 | 坦白 | 抵赖 |
| 坦白 | -8,-8 | 0,-10 |
| 抵赖 | -10,0 | -1,-1 |
以下是“囚徒困境”的经典解释: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首先应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其次才是
亚当·斯密的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坦白最多才8年;他要是抵赖,我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8年刑期。
我的另一种解释: 上面的解释是优先考虑了对方的策略,然后做出的选择。现在让A/B优先考虑自己的策略,以A为例:
A想,如果我坦白,B坦白,我判8年, B抵赖,我释放。 此时不能决定坦白与否。
A继续想,如果我抵赖,B坦白,我判10年,B抵赖,我判1年。此时仍不能决定坦白与否。
并且上下两种情况(A坦白和A抵赖),没有可比性!
此时有4种情况由A选择(或曰赌),A显然选择(或曰赌)最优的那种情况:A坦白,B抵赖,A释放。尽管只有25%的概率,但仍是最优策略。B同理。 结果A和B都坦白,各判8年。 请论坛上的高人对这种解释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