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话题是针对sungmoo 兄在我的《简谈对需求函数、斯卢茨基方程、需求曲线走向的终结性看法 》贴子中发表的观点而有感而发的。
sungmoo 认为:“:“我只认为,“供求曲线、供求规律”不需要。
如果你已经确实承认或明白Marshall需求函数的值是多维的,其自变量也是多维的,你就会自然理解,只强调其中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所谓曲线与规律是多么局限。
面对多元函数,不能只采用一元函数的思维。
另外,(已经不止一遍说过了)“需求定律”这种东西本身就表述不清。
一般地,一个商品的价格常常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时的所谓“需求定律”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文出自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92830&page=5&from^^uid=6259
以下为本楼主的分析:
1、sungmoo 兄的观点与微观经济学定义的研究对象观点相矛盾。具体请参我的贴子《从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看把收入作为约束条件的错误》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微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10130&page=1&from^^uid=6259
2、研究个别商品的供求曲线,从方法论角度看,这是由经济学采用的哲学还原论方法所决定的,也可以说是由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方法所决定的。上述方法在近代西方科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方面等方面的意义无论如何夸张,都不一定是过分的,虽然这种方法经常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3、需不需要研究个别商品的供求曲线(规律),更重要的当然还是要看研究它有没有单独的意义。回答这问题,我们首先做一个类比,这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个体的人有意义吗?关于个体人在社会中的意义,大概这也是自由主义或非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西方各流派的经济学家没有不重视生命个体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个体生命的意义等同于市场经济。
那么,就商品来说,研究单个(种)商品的供求没有意义吗?首先,我们得肯定,新古典经济学是在研究单个商品供求的基础上,才研究一般均衡,这与他们的还原论方法是一致的,因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的。
其次,消费者和厂商肯定是关心个别商品的供求及其价格变化的,至于引起个别商品供求变化的原因,当然可能是由别的商品供求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个别商品自方面的因素所引起(如偏好变了,成本变了),我们需不需要关心这些变化的原因,那要看你的具体目的。但不管关心的深度如何,作为消费者和厂商,他们首先还是要关心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的。
个人认为,sungmoo兄的观点似乎是希望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看待个别商品的供求,从各商品供求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看待个别商品的供求。这样的视角也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问题是,我们能说得清吗?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这涉及从古到今的哲学上的整体论与还原论之争,这两种方法论的关系到今天也没有搞得有多清楚,虽然系统论、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在整体论方法上取得了足够的进步。
总之,在本人看来,研究个别商品的意义,类似于在社会中研究个体人的意义。只要这些个体还没有失去他们在整体中的单独意义,我们就得需要从个体角度来单独研究,只有当这些个体已经失去了他们作为单独个体的意义,好运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了,不过,这时,又意味着有新的个体的产生。那我们研究是个体还是整体呢?
关于整体与个体的区别与联系,大家不妨想想社会、个体人、个人身体上的器官的区别及联系,也就大概知道我们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你所研究的对象的意义。
上述讨论的话题太复杂,也很难说得清楚,也许这才是研究、争论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