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05 9
2020-12-17
(一)
企业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不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数值增加,所以,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

(二)
企业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中的净利润部分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计数值增加,所以,净利润是新创造的价值。这个新创造的价值还体现在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2-18 07:02:37
(一)
利润表里
当期销售额 - 当期成本 = 当期净利润。
成本各项是企业花钱买来的,所以,不是企业创造的。成本中有一项是生产用的机器设备的花费,其名称是固定资产折旧。


净利润才企业经营创造的价值。

(二)
当期生产成本中有些项目,企业没有在当期付。所以,当期流入的现金会大于净利润。流入现金中的未支付的成本在当期没有付,但是,是要在其它时候付的。
因为,有这些当期没有付的成本支出的存在,所以,在现金流量表里,算经营现金流时,要把这些没有在当期付的成本支出 和 净利润加起来,算出当期流入的现金总额。

因为,企业在买机器设备时,已经付过钱了,所以,固定资产折旧是当期没有支付的成本,因此,在现金流量表里计算经营现金流时 要把 固定资产折旧 加回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18 08:24:41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18 11:45:18
樊一新创造的价值
发布日期:2015-05-11 17:12:05 浏览次数:295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使企业采购的材料或商品转化成新产品之后增加的价值,反映作为产品生产独立主体的生产单位,通过消耗人工、材料、机器设备等各项费用支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该指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效益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新创造的价值指标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分类,更具可比性。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企业生产总值-企业中间材料消耗
    中间材料消耗=材料采购成本+存货增减+对外委托工程
    以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作为增值税的征税基础,避免了重复征税,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例如,有两个销售收入相同的同类企业,一个主要靠外购原料组织产品生产,另一个则是一条龙生产。如果对销售各环节都征税,而不只对增值部分征税,则前一个企业的产品因存在重复征税而使其成本高于后一个企业,从而对销售各环节都征税有利于组建大而全的企业,但不利于组建专业化生产的企业。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可细分为职工工资、国家税收、折旧等项,可分别计算出各项所占的比重,来说明企业对职工、对国家的贡献。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统计中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依据,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
以上是樊一先生对新创造的价值的解释,比较准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18 15:29:57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常识摘抄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9-12-02 13:3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关于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
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
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19 11:29:50
五、国民经济核算(17)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6-19 10:09
1 问:GDP是如何进行核算的?
 
  答: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
 
  生产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公式: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收入角度来反映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公式: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公式: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