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一个人思维的深度,决定了他看清本质的程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是深,只了解事物表面是浅;内心透彻为深,思维混沌为浅;思维能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思想指导为深,蛮干为浅,而绝大多数人的思考能力都停留在后者。
我先讲个故事。
三个人坐电梯到10楼,在电梯里,一个人在原地跑步,一个人在做俯卧撑,一个人用头撞墙,但是他们都到了10楼。有媒体采访他们:“你们是如何到10楼的?”
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做俯卧撑上来的,最后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说到这里,你肯定笑了:电梯上去跟你们跑步、俯卧撑、用头撞墙到底有啥关系?你就是原地站着不动,电梯也会上去。
道理在故事中时,总是显而易见,然而当它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就会变得完全不同:我们往往只看“单点”,却会忽视“体”的作用。
只看到“点”,就是流于表面的思考,而看到“点”背后的“体”,才算是具有深度的思考。
这种由“点”开始,逐步深入到“点”背后的“体”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线面体”思考法,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运用“点线面体”思考法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呢?
01
毕业后,我该留在大城市,
还是回到家乡?
首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与每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人生愿景息息相关的,价值观与人生愿景是决定留在大城市或回到家乡的最核心因素。
但基本上,对每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都是非常模糊的。
这时,如果要从“留在哪里可以获得更快的个人成长?”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用“点线面体”思考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做出选择。
“点”代表的是个人,也就是你的努力程度、你的智商、情商、天赋、热情等,这些都存在于“点”上。
“体”代表的是你所在的城市,它说的是你所在“体”的经济状况、发展环境、政策法规等。或者是你所处的这个时代,时代的变迁、趋势与发展方向。当所处同一时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城市”这个角度去思考“体”的影响力。
“面”说的是你所在行业,你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到底是哪个阶段的?是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线”代表的则是你所在的企业。
一个单独的“点”,它的发展速度自然很有限,然而,如果它能存在于一个正在崛起的,或者是正在高速发展的“体”或“面”上,那就不一样了。
很多年前,很多人正是因为抓住了淘宝这个平台的崛起,实现了自己品牌或者网店的高额收益。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如此,大学一毕业就在淘宝开了网店,很快就做起来了,年收入是当时我们这些人的N倍。他自己虽只是个“点”,但因附着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面”,于是早早就实现了他的“财富自由”。
毕业后选择大城市,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在大城市里,你能接触到更前沿商业模式、更有才华的人、更具创意活动、更高水平展览的几率比在小城市里高出许多。
所以,
如果你能从中不断学习,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技能、方法,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阅历,你这个“点”就能获得更快速、更全面的发展与提升。而这一切发生的基础,正是你所在的这个“体”(城市)。
同理,对于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学生而言,“体(城市)”的选择要重于“面(学校)”,“面(学校)”的选择要重于“线(专业)”。而其中,“点”代表的则是来自于个人的动力、努力、天赋和愿景。
我们不能说,“体”、“面”和“线”的选择就一定比“点”更重要;但是,对于同一个“点”的个体,借助了足够好的“线”、“面”和“体”,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仅有一个“点”的努力和动力,而缺乏了来自于“线”、“面”和“体”的有力支撑,成长就会乏力,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02
我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个系统性的大问题,在这里,我只从“点线面体”思考法的角度来说说如何构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但却不知从何学起。
幸好,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丹纳跟我们介绍了一种容易上手的学习艺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正是“点线面体”思考法。
·先学“点”
“点”说的是:要学艺术,你得先欣赏一件艺术品。
这个艺术品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座雕像,它们都是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所以,你要先去看这幅单独的艺术品,去深深的体会它。
再看“线”
“线”说的是,除了这件艺术品外,你还得去看做出这幅艺术品的艺术家,以及他的其它作品。
如果只看一副《向日葵》就结束了,那你就只关注了“点”。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品味更进一步,就得去看梵高的其它画作,比如《星月夜》、《鸢尾花》等,同时还要去了解一下梵高这位画家。
再看“面”
“面”说的是,不仅要看这件艺术品以及这名艺术家,还要看这位艺术家所处的艺术流派。
每一个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这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流派。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梵高与他的画作,我们还得去看他所处的艺术流派-后印象派,以及与他处于同一时期的艺术家,比如高更、塞尚的画作,然后去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同与不同。
最后看“体”
“体”说的是: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得看这位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精神与风俗习惯。
每一位艺术家都不是孤零零的从天而降的,他肯定存在于一个更广大的总体内,也就是在他周围而趣味与他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来说是相同的。
所以,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和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类型,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的色彩,表现某种激情,就需要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可以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就是从一副画作开始,构建整个艺术史知识体系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我们对于所学领域的思考从表层迅速深入到底层,从而产生深刻洞见。而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思维模型正是“点线面体”思考法。
“点线面体”思考法能让我们将散落在各处的知识串连成“线”,网络成“面”,最终可能会形成“体”。当形成“体”的时候,你在这个领域的奇经八脉就算被全部打通了,这时,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真正建立了。
03
我该如何反思并提升工作
运用“点线面体”思考法还能提升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理解。
如何用呢?
以我工作多年的市场部工作举例。
很多年前刚做市场部工作的时候,我接触到的只是如何策划一份宣传资料,以及如何制作品牌提示物这样的零碎工作。这些工作的本质都还是“点”。
然后我意识到,这些“点”其实都是“线”的组成要素,而“线”代表的则是一个个的市场项目或市场活动。
比如:宣传资料就是某个市场项目或市场活动中的一个小部件,宣传资料只是一个“点”,而某一个具体的市场活动就是那根“线”。一个个相关的“点”串联之后就形成了“线”。
如果工作时,我的眼睛只盯着那些“点”,我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宣传资料和品牌提示物,我也很难理解为何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整体观与系统观,因此也就很难将“点”上的事情真正做好。
那什么是这个工作中的“面”呢?
“面”说的是这个市场活动或市场项目所隶属的市场战役。
一般来说,不同的市场战役会对应着不同的细分目标市场,而每个市场战役下面也会有不同的市场活动与市场项目。因此,如果不能站上“面”的维度上去思考自己正在执行的市场活动,或是正在设计制作的宣传资料,就有可能会丧失掉清晰的目标与原则,最终与目标谬之千里。
那“体”又是什么呢?
在这里,“体”指的是这一年的市场策略。市场策略一般都包含在整体的市场计划中。市场策略决定了要用什么样的市场战役去占领哪一块的具体细分市场,而市场战役则决定了要通过什么样的市场活动去赢得这场战役,达成最初的目标。
因此,只有对市场策略有了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理解“面”、“线”、“点”上的市场战役、市场活动以及宣传资料,并将它们真正做好。
这就是将“点线面体”思考法用于市场部工作中的具体方式。
那么,假如你是一名项目经理或是一名财务工作者,又该如何用“点线面体”思考法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呢?相信这个答案会给予你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