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一定成本核算经验的人来说,边际成本曲线最常见的是L形的,很难发现U形边际成本曲线。
在正常生产的产量范围内,边际成本多呈L形的水平部分,也就是说边际成本曲线在正常生产产量范围内是水平线。
边际成本曲线为水平线,该曲线方程是:
MC=dC/dQ=A
MC边际成本,C总成本,Q产量,A常数。
可以得出:C=AQ+B
B常数,应理解为固定成本。
显然A其实是单位变动成本。
一般而言,市场价格会大于单位变动成本;极特殊情况,也可能有市场价格低于单位变动成本的时候(不会存在很长时间)。
企业利润有如下计算公式:
π=(P-A)Q-B
π利润,P价格,A单位变动成本,Q产量,B固定成本。
根据以上公式,理论上:当价格P大于单位变动成本A时,生产者生产越多,利润越多,应尽量多生产。当价格P小于单位变动成本A时,生产者生产越少,利润越多,应尽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产量为0)。实际可能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决定如何生产,生产多少。
当边际成本为常数时,理论上没有一定产量下的利润极大值。当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越多利润越多;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无论生产多少利润为负常数(固定成本);价格低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越多利润越少(亏损越多)。一般而言,在价格接近边际成本时,企业生产意义不大,或许停产更好。
以上情况在企业生产中比较常见。
但在经济学中,研究企业的边际成本时,不取边际成本曲线是水平的那一段,却取U形中的斜向上的那一段,起点是单位变动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注:他们认为单位变动成本与边际成本不相等)。这真是非常诡异的事件。
经济学不研究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生产情况,却研究虚拟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认为斜向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的呢——其实现实世界很难看到。
更为离谱的是,斜向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竟然被认为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供给曲线。
事实上,完全竞争条件下,整体而言,供给曲线与整体斜向下的需求曲线重合,是整体需求曲线的一部分;个体而言,供给曲线是水平的需求曲线的一部分。需求曲线移动,供给曲线随之移动。
经济学在边际成本问题上,完全脱离了实际,搞成了荒谬的理论,不知欺骗了多少学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