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8241 36
2005-01-20

命题1:

若第0期一个经济生产90单位的物品1和10单位的物品2,并且用10单位的物品2交换10单位的物品1,即贸易条件为1/1;再若第0期该经济消费100单位的物品1,则该经济的储蓄为0。 更一般地,若第i期一个经济生产90单位的物品1和10单位的物品2,并且用10单位的物品2交换M单位的物品1,即贸易条件为M/10;再若第i期该经济消费90+10M/10单位的物品1,则该经济的储蓄为0。

命题2:

根据众所周知的国民收入帐户,GNP=C+I+G+X-M=C+S+T=GNI,不管用名义量还是用实际量表示,在事后的意义上都是一个永远正确的恒等式,对所有的经济都是如此,即使是那些相对价格有发生变化的经济也不例外。

命题3:

令所有的生产要素为国内拥有,因此GNP和GDP没有区别。如果第0期的产出向量(q1,q2,...,qn)和第1期的产出向量相等,那么国民收入帐户中使用的术语“实际GNP”或“不变价格下的GNP”在第0期和第1期是相等的。

定理:命题1-3不可能同时成立。

证明:反证法。 考虑一个经济,在第0期生产90单位的物品1和10单位的物品2,用10单位的物品2交换10单位的物品1,即贸易条件为1/1;并且,第0期该经济消费100单位的物品1;不存在税收。 在第1期,该经济生产90单位的物品1和10单位的物品2,用10单位的物品2交换20单位的物品1,即贸易条件为1/1;并且,第1期该经济消费110单位的物品1;不存在税收。 根据命题3,实际GNP0=实际GNP1 根据命题2,下列两种情形必有一成立: 实际GNP0=100=实际GNP1=消费1+储蓄1,因此储蓄1=-10 或, 实际GNP1=110=实际GNP0=消费0+储蓄0,因此储蓄0=10 根据命题1,储蓄0=储蓄1=0,矛盾。 证毕。

说明:本次调查系多选投票,强烈建议投票者跟帖表明简单理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 11:22:59编辑过]

多选投票, 共有 12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2409 天4 小时53 分钟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0 16:16:00
我觉得这三个命题独自都成立,但同时成立或是彼此证明就有问题了。关键是贸易条件的改变使该经济体在产出不变的条件下消费从而福利水平提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0 16:40:00

个人感觉命题三有问题。

所谓“实际的”或曰“不变价格下”指的是社会总物价水平不变,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其任意两物品之间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不变。所谓GNP,实际上是产出的货币衡量,命题三如若要成立,还必须加上一个社会偏好不变,即对任意两个产品间的交换比率恒定,而在没有这个条件下,命题三未必成立。

简单看了一下,可能说错了,板砖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0 18:09:00
以下是引用minqinwang在2005-1-20 16:16:24的发言: 我觉得这三个命题独自都成立,但同时成立或是彼此证明就有问题了。关键是贸易条件的改变使该经济体在产出不变的条件下消费从而福利水平提高了。

单独成立但不可互相引证,逻辑学上可曾为这种情形留下空间?

并且不太理解后面那句话想说明什么问题。请详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0 18:13:00
以下是引用heavenless在2005-1-20 16:40:11的发言:

个人感觉命题三有问题。

所谓“实际的”或曰“不变价格下”指的是社会总物价水平不变,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其任意两物品之间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不变。所谓GNP,实际上是产出的货币衡量,命题三如若要成立,还必须加上一个社会偏好不变,即对任意两个产品间的交换比率恒定,而在没有这个条件下,命题三未必成立。

简单看了一下,可能说错了,板砖请。

如果同意你的观点,就会有一个很危险的推论,要么,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使用GDP指标是不恰当的;要么,反过来,赶英超美光靠大炼钢铁是不够的,还得改变“社会偏好”,呵呵。

请大家继续跟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0 22:19:00

该经济体的总产出水平没有改变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这里有两个问题导致了问题的复杂性。其一,贸易条件变了。其二,GNP和GDP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果贸易条件不变,或者统一用最终产品法(或总收入法)从总供给角度对GNP和GDP进行核算,问题好像可以解决了。

这么一想,在贸易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就不应该“恒等”了,总供给不等于总需求(总供给不变,总需求增加了),命题2不成立了。

现在明白为什么版主要冠以[十面埋伏],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一时理不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