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看到了卫兴华的《怎样理解价格价值不一致》。原本笔者是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价值不相等来理解价格价值不一致的,按此理解价值是价格的波动中心。
卫兴华先生认为价格价值不一致指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变化方向不一致。卫兴华先生的价值指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文说:“人们常常这样来认识问题: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或价格符合价值,商品按价值出售,就是价格与价值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否则就是价格背离价值。”
卫兴华先生关于价格价值不一致的原因解释得非常准确,这里不再重复,笔者用数学公式进行一下有关说明。
v=T/Q
P=m/Q
v价值(单位商品数量必要劳动总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同),T必要劳动总时间,Q商品总数量,P价格,m需求(货币)。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可以得出价格P与价值v的关系如下:
P=vm/T
假设T为常量,有:
dP/P=dv/v+dm/m
当T为常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时,dv/v(价值微分)是负值,如果dm/m(需求微分)小于或等于0或大于0但不是很大,则有dP/P(价格微分)也是负值,此时价格与价值变化方向一致;如果dm/m(需求微分)大于0且较大,则有dP/P(价格微分)是正值,此时价格与价值变化方向不一致。
需求的变化与货币发行一般是正相关的,与收入、偏好、预期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当货币发行较多时,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加,这主要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价格依然上涨的主要原因。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价值的一种意义,价值还有其他意义:例如“价格的波动中心(单价)”,“商品总金额(总价)”。
目前实际应用最多的价值意义是“商品总金额(总价)”;“价格的波动中心(单价)”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是虚无缥缈不可计量的;当然“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也是虚无缥缈不可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