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42 4
2021-03-17

1、信息是事物存在与动变的表征。

2、只有在相互对照、对比中,从而在事物存在与动变的差异及其互动中,表征才能清晰起来。从本质上看,信息产生于事物存在与动变的差异的互动中。——没有差异与互动,就没有信息,至少是没有“有意义的信息”。反之,凡存在差异及其互动,从而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就一定存在信息,存在信息的流动与转化。

3、从本体上看,信息取决于对象性存在及其动变能否表征及其如何表征,而这又取决于对象性存在及其动变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确定性程度。——只有对象性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组织起来、有序程度提高并确定下来,表征才稳定、确定、清晰。未组织起来(无组织性)的或组织程度很低的物质和能量,要么不能对外表征,要么对外表征模糊而混乱(无确定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存在、所有的运动与互动都会表征或完全表征,而且其表征也未必能清晰、稳定、完全表对象性存在及其动变的全部内容。(同理,并非一切存在及其动变均可被直接认知或被完全认知。事实上,对对象性存在及其动变的完全认知是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的。)

4、信息的源头,称为信息源或信源。注意:自在信息源和人化信息源不同,前者指的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指的是人。

5、作为事物存在与动变的表征的信息的内容与其对象(信源)的性质及其指向有关,其中信息对象的性质由对象(信源)相关差异的性质决定,信息对象的指向由对象(信源)相关差异的互动的方向决定。依据信息内容的不同,可以把信息大致分为非生命存在物自在信息(物理、化学、地理、天体等存在、动变信息)、生物体自在与自为信息(主动生存、动变、进化信息)、人化或社会化自在与自觉自为信息(能动生存、动变、发展信息)。

6、信息相关过程包括信息形成与发布过程(即事物存在与动变的外在表征过程,包括对外表征过程和被动表征过程)、信息传递或传播过、信息接收过程、信息转化过程、信息利用过程、信息反馈过程,有时候还包括信息交流交换过程、信息合成过程、信息优化过程以及信息编码过程、信息翻译过程、信息加工改造过程、信息表达过程,等等。

7、信息形式可大致分为信息的表征形式、信息的反映形式、信息的意识表达形式。其中,信息的表征形式即信息直接展现或呈现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信息外在表征形式(不与它者互动时的表征形式即不受或基本不受外在因素影响时的表征形式)、对外表征形式(与它者互动时的表征形式)、生物化表征形式(在与生命体互动中被动形成或主动展现的选择性表征形式)、人化表征形式(在与人类互动中被动形成或能动展现的可认知表征形式);反映形式即反映对象在反映者处进行表现或再现的形式(实质上是某种对应性同构或拟构形式),可大致分为无机反映形式、生物化反映形式、人化反映形式或意识反映形式是一种含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反映形式,是可以被自觉把握、加工、改造、利用的反映形式;意识表达形式是用人类意识活动及其产物来对对象进行再现、说明(其实质是以某种方式进行模拟再现)的形式。

8、世界中的一切存在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动变中,因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或说动变的无限可能性是存在的基态,确定性(稳定性)或说动变的限定可能性是存在的转化态。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转化程度,称为信息的准度。——只有准度达到一定程度,信息才是明确、清晰和有意义的。其中,关于事物静含的信息的准度,可以是绝对准度,也可以是相对准度;而关于事物动变的信息的准度,则只能是相对准度。

9、事物及其动变的反映形式、意识表达形式与表征形式相符合的程度,称为信息信度。——信息信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称为真实信息;信度低于一定程度,可以为信息失真。注意:信息失真既可以主要由人之外的客观因素引起称为信息自然失真),也可以主要由人特别是人的主观因素引起称为信息社会化失真)

10、信息量是信息维度(信息内容及其诸方面)、信息准度(信息明确化水平)和信息信度(信息形式变化是否带来“内容的异化”)的综合。

11、信息是各种运动状态的中介,是相互联系的中介,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中介,是无序化与有序化的中介,也是系统及其子分系统的中介。

12、信息产生于各种运动状态(存在和动变形态)的差异的互动过程中,通过首先改变相关运动的姿态来改变相关运动状态、形态进而引发(诱发、催化、延缓、扭转)存在和运动的系列变化,从而成为各种运动状态相互联系(互动)和相互转化的中介。

13、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过渡或转化,必然伴随着在相应条件下的信息流动、合成、进化、优化;从一种确定性到另一种确定性的过渡或转化,必然伴随着在相应条件下的信息交流交换、过渡转化;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则往往伴随着在相应条件下的信息模糊与混乱,伴随着在相应条件下的关键信息破损与缺失;在某种意义上,信息的流动与转化是确定性转化的必要条件与中介(中间环节)。

14、无序化即无组织化,是从有序、确定到无序、不确定的过渡与转化;有序化即有组织化(自组织化或被组织起来),是从无序、不确定到有序、确定的过渡或转化。

15、系统化是有序化的稳定化直至能够自生自新(自我更生更新)。

16、大量的甚至海量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会按一定方式相互合成并自我优化,而信息的合成与优化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先导。

17、信息的传播与转化并非仅仅遵循[已知的]物质-能量运动规律,因为信息运动(和变化)在本质上并不全同于(不单单依赖于)[已知的]物质-能量运动(和变化)。——在不伴随[已知的]物质-能量动变的情况时,信息仍可以一定方式运动、传播,例如以量子系综特有的方式运动、传播。

18、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运动、转化以及合成、优化的机制首先是和主要是量子层级(或更微观层级)的运动-作用(互动)-转化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4-17 12:36:53
信息不是物质的本体,而是意识对于物质形式的描述。信息实质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社会物质信息,是自然或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自发演化为人类反映的物质性。还有一类信息是人类实践范畴内,将物质的特定形态,人为的规定为一定的物质性的意识符号。在哲学上,这两者不是一个范畴。前者是一定的物质运动形态,后者才是意识的范畴,是信息的本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1 06:09:16
王一心 发表于 2021-4-17 12:36
信息不是物质的本体,而是意识对于物质形式的描述。信息实质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社会物质信息,是自然 ...
信息首先是客观的,然后才是被人所反映的、把握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1 08:45:59
王一心 发表于 2021-4-17 12:36
信息不是物质的本体,而是意识对于物质形式的描述。信息实质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社会物质信息,是自然 ...
信息首先是客观的,然后才会为人所反映、把握、加工。——后者可以称之为客观信息的主观化,其关键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改造。

主观信息转化为客观存在、动变的动力、中介或媒介,可称之为主观信息的客观化,其关键是人能动的实践活动。

客观信息依赖于物理性存在和过程,但是不等于纯物理的内容和过程,因为它也可以有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系统论的、控制论的等等的内容、意义或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1 11:14:51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21-4-21 08:45
信息首先是客观的,然后才会为人所反映、把握、加工。——后者可以称之为客观信息的主观化,其关键是人脑 ...
信息的客观性是必然的,但具有客观性不一定就是一个完备物质形态。比如物质的一定性质。具体物质存在形式,需要由内在本质与运动规律的统一。信息概念是一定物质形式的规定,是自然物的社会化规定。
如知识可以载于纸质书本,也可以是硬盘数据,还可以是图画等语言形式。其信息内涵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信息载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