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存在,只能是在整体性的价值中存在,否则仅仅是自身,我们就找不到价值。 即使普通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概念,就是不能决定时代发展方向的人。
从此意义上说,谁不是普通人呢?而无数的普通人的价值是什么呢?就是尽力完成其自己。
这样,是不是说---自私就是普通人的出路呢?不是,自私是普通人更加灰色的地带。
即使是普通人也是在最低的家庭价值中获得一种责任感和价值感,也就是养老和繁衍。
 
一个独身的普通人是很孤独的,因为他本身没有丝毫外在的人作为自己的延伸。
婚姻是普通人变成具有客观对象的人,这就把自身向外延伸了一步。
所以,婚姻不仅是繁衍的需要,也是精神价值的可能,婚姻使人更加自信。
除非为了另外的目的而拒绝婚姻,则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婚姻还是自身的延伸,是放大了的自己,子女是自己的更大的延伸。
 
朋友是自我的更大的延伸,这样延伸趋向于非血缘关系,朋友是人的社会化。
好朋友才使人体验好社会,坏朋友使人对社会厌恶,敌人使人产生憎恨。
朋友是精神的营养品,没有朋友的人就要有神圣的事业,但是神圣的事业又需要朋友。
对于人类谁能个个接触呢?人只能接触朋友,朋友是社会的代表。
朋友是自己的延伸,也是属于自己的精神范畴的,什么人就有什么朋友。
 
普通人的社区价值,村落,社区,集体中的普通人是把这种范畴变成自己的价值的。
人都是在某种社区中以其中之一的而显示自身价值的。越是依赖社区越是没有自我。
普通人就是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性,没有思维的人,普通人就是按照习俗和禁忌存在的人。
作为普通人必须接受别人的思想,行为监督,因为普通人不能监督自己。
也就是说,普通人缺少良好的自我规定性(黑格尔),不明白范畴,形式,实质。
 
因为物质的稀缺而成为普通人,就是最低生存状态下的普通人,这是因为地域和历史支持的。
作为一种低级的意识形态的普通人,是以一种低俗的东西作为精神营养的普通人。
其次是不能接受时代最先进文明的思想,素不知道一个时代的伟大的精神,文化,知识,观念。
第三是接受了迷信,禁忌,固步自封,愚昧落后的知识,而且拒绝接受新生的观念和知识。
第四是懒惰成性,想入非非,觊觎非分,希望从巴结而青云直上,常常异想天开。
 
作为物质生存中的普通人,就是大众都是以本能生活的,但是生活的质量不同。
生活质量,就是地域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个人素质造成的。
富有而智慧的人,富有而愚蠢的人,穷苦而智慧的人,贫困而愚蠢的人。
富有而智慧就是具有生活质量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很少,因为这样就违背上帝的公平。
上帝恰恰把智慧赐予贫困的人,帮助富有的人,把财富分给贫困的人,使各种缺陷互补。
 
互联网之前的人们只能是在缓慢的交往中寂寞地度过,没有知识的普通人不知道是怎么活的。
互联网把普通人的生活变成随便可见的现象,就是普通人互相以信息交流而生活。
科学拯救了普通人。没有电脑,互联网,电视,电话,人生就是死气沉沉的。
自从互联网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后,无数的普通人就变成信息主体,这时“我”才显现。
我,这种普通人的主体性,才感知到“我”是凸显在世界之上的生命。我思故我在。
 
科学技术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质量,精神的层面的需求都由此展开,而最早就是读书。
读书改变普通人的精神层次,不仅把郁闷消除了,而且获得了某种知识。
但是改变普通人的最终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能力是各种知识的软件。知识仅仅是硬件。
知识是花,能力是知识之果。知识的综合结果组织---改变命运。
纯粹的知识不能直接改变命运,知识变成某种观念才能改变命运。
 
生命在于适合自身的合理性的运动。运动是生命的调角器,既是释放多余能量的,也是吸引外界能力的。
生命第一的感知是吃饱和睡足。第二的感觉是舒适感,第三是幸福感,第四是快乐感。第五是美感。
普通人就是在前两种感知中存在的。而高质量的生存还有后三种。五种层次的生命感知。
普通人是各种创造的使用者,各种观念的接受者,各种力量的对象,而不是主体性的力量。
因为普通人在历史中丝毫命运留下任何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使用普通人也是彻底的赤贫者。
 
世界上充满了数不尽的普通人,不知道其姓名,价值和意义,其自身也不知道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普通人,就是活在寂寞中,孤独无助的人,任何人也不会关注的人,无论是在虚拟中还是在现实中。
无数的伟人出自普通人呢,但是普通人变成伟人是艰难的,因为伟人是综合的力量完成的。
普通人也是因为其整个的存在状态造成的,不仅仅是其自身造成的普通,有历史,地域,文化,遗传。。
所以把普通人变成伟人的条件是彻底的历史变革,每个变革就会激起普通人中的伟人。
 
为什么普通人安心做普通人?为什么普通人不知道自己是普通人?为什么普通人是骄傲的?
为什么老百姓,大众,人们,这样的称谓就代替了一切普通人?为什么普通人的存在没有文化的空间?
为什么佛教钻入了普通人的心?为什么儒家是专为君子而设的?为什么道家的道德论对于普通人无用?
为什么基督教把普通人纳入精神关爱的范畴?上帝是“我的”上帝,这是普通人感知存在价值的基点。
为什么普通人的存在没有文化的 ,经济的,思想的,观念的地位?为什么“我”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普通人常常存在于这样的称谓中,因为普通人没有“我”,没有个性,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也没有自我的物质创造的专利,没有房地产,没有护照,没有绿卡,没有改变一切的金钱和权力。
伟人出普通人,但是真正的普通人变不成伟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我”,从来没有在别人的意识出现过
我,作为一种主体性的称谓,第一次作为“我;”的存在而被显著性地显现,这就为普通人开路了。
我,这是一个浮现在世界之上的价值体系,也是意义。我的名字,我的思想,也是如此。
这样普通人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作为单个的“我”,而不是“我们”,这样主体性就显现了。
 
我-----是从“我们”中冒出来的主体性,而普通人不敢把自我从“我们”中单独显现。
我们包含着我吗?就是一个不懂器乐的人混在乐队中,所以,很少人把“我”推出来,都是三人行。
为什么不敢单独走呢?单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普通人就是一群人。就是羊群。
普通人的价值还是自己的价值,普通人不要指望很高JDP对自己有用。只有提高自身单一的JDP.
独立,自我奋斗,坚定地站立,意志,恒心,勤奋,道德,爱,这就是普通人的价值核心。(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