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9 19:56 
12# meishanjia1900 呵呵,据一些微观经济学家的看法,提高工资据说可以吸引效率高的工人加入到劳动当中,大约相当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工资提高未必有人喜欢,比如有人就更喜欢闲暇。另据宏观经济学家的报道,提高工资有利于维持生产的连续性,因为据说辞职对于企业来说比较麻烦,从长期等于让企业在人力资本的培训支出很受伤。,但是一般而言,每次提高工资前,工人的名义工资都已经开始上涨,不过实际工资却总是意外的下降了,因此为了生活必须提高工资,即使提高工资但是对于资本家而言,涨价的利润增长绝对比工资快的多。这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存量的被剥削群体很占便宜,因为不稳定的那部分企业还必须付出培训资金,而且培训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可衡量的历史成本。简而言之,就是说,这个策略的确就是马克思的所谓为了让奴隶们接受更低的工资,并非名义而是实际,对应的现象就是剥削率的提高和绝对剩余价值的提高。
————————————————————————
混乱,但不成体系。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劳动者的处境越变越差,他们的实际工资越变越少。
你是这个意思吧?
你的意思是说我国目前的“民工荒”使民工拿到了更少的实际工资?你的意思是欧洲几百年的经济发展,人民越来越水深火热?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工人的工资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降。
生产中有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如果厂商运用的要素超过一定量,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值MP会减少。
设劳动力工资为w,产品价格为P,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在一定范围内,MP是要素雇佣量的减函数。
若w>P*MP,则厂商会辞退员工,辞退1位员工虽然会亏损P*MP,但也会节省工资w,总的来看,辞退对总利润有好处。
随着员工的闪人,MP逐渐上升,直到w=P*MP时为止。
若w<P*MP,则厂商会选择雇佣更多劳动者,因为虽然多雇佣1人会多支出工资w元,但所得产值却增加P*MP。
随着员工的增加,MP逐渐下降,直到w=P*MP时为止。
厂商用w=P*MP配置劳动力资源。假设P不变,则随着w的下降,MP应该下降,即员工雇佣量会上升。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众多厂商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相叠加就形成了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w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工资在w1水平上时,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供给,我们至少能说在w1水平上,劳动力是一个稀缺资源。
此时,厂商不仅不会降工资,反而会争相抬升工资招工拉人。
现在你清楚了?稀缺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