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675 86
2021-04-26

谈谈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及与时俱进——另解《资本论》(51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阶段,适用性

各种经济理论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经济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因此都是有时代烙印的。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基本上处于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状态,人们对产品的需要量大,但生产能力很有限,因此生产者几乎不需要忧虑产品的销路问题。倾向于生产者而忽视消费者的耗费劳动价值论就出现了。此时经济学的商品价值理论主要就是要解决如何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如何获取更多的“交换价值”或“货币”的问题。因此商品价值理论主要只关注生产以及“供给”方面,忽视了“需求”方面,这时耗费劳动价值论得以蓬勃发展。配第的《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及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等都有这种耗费劳动价值论的深深烙印。但是,斯密已经有了摆脱耗费劳动价值论的思想萌芽,这就是有人批评斯密有两种劳动价值论的原因。人们虽然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而成的,但马克思并没有放弃耗费劳动价值论的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长足发展,经济上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的状态,于是经济学的商品价值理论就开始更多关注于“需求”方面。这一经济时期的“需求”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创造,商品价值理论就从关注“供给”方面转移到关注“需求”方面,此时效用价值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资本主义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时,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理论不能再只关注“供给”或“需求”某单一方面,商品价值理论就出现了“均衡价格理论”

即使对于所谓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的两种价值理论来说,它们也都有其适用的经济发展阶段。他们的耗费劳动价值论都只适用于原始简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而斯密“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所表达的一般普适的观点和马克思的有效劳动价值论思想则都是适用于(当然还必须回归并与时俱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

应该说各种商品价值理论在它们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现实,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经济某个“片面”的规律。但由于都缺乏一个正确的完善的“基础”,因此都不能全面正确解释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现实并预测经济未来的发展。现实就呼唤着新的理论要包含或取代旧理论。

对于历史悠久的劳动价值论,应该说现今主流马派的认识并不比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阐述的增加了多少(因而就有某些“跳蚤们”认为马克思的伟大就在于此——无法超越!),相反的,主流马派对《资本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还存在众多鱼目混珠的误解、曲解,更不用说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足与失误。当然,评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比简单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难得多。简单批评是容易的,你不理解,甚至误解或曲解都可以提出自我感觉良好的评论,但是你要认真评说它,就要探索马克思的思路,说清症结在哪里,这比简单地批评它要难得多!前面的帖子只是我不自量力试着尽力去做一些!从本帖开始谈一谈我认为劳动价值论应回归并可以与时俱进的一些观点(暂时不对其他价值理论进行评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劳资命运共同体”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4-27 17:03:0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有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他的《资本论》只能在“简单劳动”的假设前提下展开,因而他的理论就只适用于极其有限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诸如大体上只适用于初期的简单商品经济的简单劳动和简单商品交换阶段,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马克思本人对这一点也是承认的:他曾说劳动价值规律“在资产阶级社会的作用是多么小”。恩格斯则说得更明确: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再有它了”[《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50、575页]。恩格斯还指出:“……,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对于整个简单商品生产时期是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说,直到简单商品生产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之前是普遍适用的。”[25.1018] 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商品经济时期正常的状况下,马克思的两个特殊前提不是常态。要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有效劳动价值论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8 16:14:06
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有限认识的表述。任何具体的科学理论都只有相对的真理性。建构理论时设定的一些假设(前提)就使得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一个适用的客观范围。科学理论超出它的有效适用的客观范围,就会从真理转化为谬误;有时不正确的理论回转到其适用的客观范围中,就会从谬误转化为真理。随着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原有的理论就有可能不适用于新的更广阔的客观范围,就会与时俱进地被更新的科学理论所取代。通常新的更高级更一般的理论,并不是对原有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辨证的否定,即扬弃,也就是把原有理论降为新理论在特定范围内的特定形式,把原有理论降为新理论的特殊。当然,新建立的更高级的理论也有其适用的客观范围,最终也要与时俱进地过渡到更高一级理论。科学正是通过这个无限发展过程而发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9 16:35:28
各门学科都有一些基本假设作为构建自身理论体系的基础。假设的条件越简单严格,理论形式就可以构造得越完美,偏离现实也就越远,因为影响现实的因素是复杂的。经济理论的模型是用来解释经济现实的,并用于预测经济的未来发展的。建立模型时通常舍象掉非本质的次要的因素,而抽象出本质的主要的因素。而这种抽象的正确与否是由实践来检验的。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的产物。抽象是为了让人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但是抽象的结果不应改变事物的性质,否则就是不正确的抽象。理论要为现实提供解释和预测。如果这个抽象是正确的,则能圆满地解释经济现实并预测经济未来的发展;如果这个抽象是不完全正确的或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则在解释经济现实或预测经济未来发展时,就会遇到困难与挑战,此时就要对原有的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甚至完全放弃原来的模型而重新构建新的模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个经济模型是用于说明商品交换比例的基础的。在建立模型时,原创者只着眼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里的体力型活劳动,只着眼于重复性的直接物质生产劳动,忽视了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里的劳动,特别是忽视了创造性的脑力型劳动对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所起的巨大作用。正是因为忽视了脑力型劳动而片面地着眼于体力型劳动,所以误把劳动的本质看成只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劳动力的耗费,而不是把劳动的本质看成是人类的有意识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所以才会误用自然尺度的劳动时间来单方面计量劳动的量,而忽视了脑力型劳动根本不能用自然尺度的劳动时间来计量其劳动量的现实。更为致命的是疏漏了极为重要的三足鼎立的劳动时态中的将来时态的劳动(包括过去将来时态的冻结状态的潜劳动),这就使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解释经济现实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9 17:37:58
知道什么叫理论,那就不会提及黑格尔和马克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30 16:01:5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1-4-29 17:37
知道什么叫理论,那就不会提及黑格尔和马克思。
你心目中的理论只不过是新的“八股”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