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一直是作贬义词居多,平常也被用于讽刺求神拜佛以及巫术法事等。但是,到底什么是迷信呢?记得台湾的曾仕强在其《易经的智慧》里说过:迷信就是信过度了;懂理的人做事迷信也不迷信,不懂道理的人做事都迷信。这是从人情来讲的。我认为:
如果从现代科学学的理念来看,迷信就是对不符合科学的证伪性、可重复性、可检测性、可实践性等原则的知识和信息的信念。
从社会学来看,迷信就是一种跟着传统走、跟着习俗走、跟着权威走、跟着大众走。
从心理学来讲,迷信是典型的非理性行为,是心理定势和本能驱使下的不合逻辑的行为。
从佛教的基本教义看,迷信就是无明和业力下的愚昧行为。基督教下的迷信就是信奉外道的行为。
上述每一种情况下的行为都是迷信。我个人的观点是,凡能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唯过去、不唯未来、只唯现在,就是如果能即刻体验到实物的究竟真实从而情感中和、行为和谐,那么,就不迷信了。
但是,凡人非神仙和圣贤,难免迷信。因此,迷信只要不过度就不迷信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发乎情止乎礼,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一般人有份理智管着自己不要不懂装懂、不要虚伪、不要纵欲和迷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总之, 一切能帮助我们探究未知、提升理性、获得健全心智的情理法都是破除迷信的好因缘,我们自己去闻思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