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60 6
2006-08-25
请教个微经问题

在生产论中,为什么第一阶段MP>AP就能看出不变资本
投入较多,想了好久没明白

希望高手解惑,请尽量详细点,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25 20:17:00
MP>AP,说明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资本,AP依旧会增加,此时与可变资本相比,不变资本相对较多.也就是说不变资本的使用效率还不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7 18:45:00

不好意思,我还是没明白,能再说细点吗。

我是一新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7 23:09:00

我也是和楼主一样迷惑啊!我曾经试图用投入(如可变投入i)对于产出的弹性来解释仍感迷惑,只是得到了这个可变投入对于产出的弹性是大于1的,但能够怎样说明不变资本的投入较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9 22:27:00
我想,这好象不是应该用一些数学方法求证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产的常识性问题;也就是说,进行生产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不定资本的投入,投入不定资本后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定资本的投入。一直以来,我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的。举个例子,用《国富论》中的制针厂的例子吧,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18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因此,一个10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如果一人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每人谁都不会每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在这个地方,亚当斯密虽然只是说了分工能大大地增加劳动生产力,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刚刚生产时MP>AP这一情况.在制针厂已有设备的情况下,随人数的增多(增多的人数不会大于工序数),每个人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强,更多的人可以专于其中的一项工序(更有利于发挥设备的生产力),这时MP>AP,但是当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MP达到最大,然后就会下降,人数继续增加,比如说100人,这么多人围着几台破旧的设备转,人浮于事,这时的MP肯定小于AP.也就是说,如果设备数与人数之比保持在1:18,便可以使设备发挥到及至.大于1/18,设备相对过剩,MP>AP;小于1/18,人数相对过剩,MP开始小于A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30 14:48:00

有点理解了,这个东西有点像政治经济学里的资本的有机构成哈,这个结论是一个定性的结论,初步感觉不能用量来证明。谢谢楼上的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