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基于医疗公共服务建设视角(学习笔记)-11
2. 2. 2 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之一,指的是国家政府机构等公共行政机构在管理监督过程中应始终抱有为公民服务的思想,它不仅强调在共服务提供公共利益的核心作用,也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说明,从而确保公众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统筹实施监督监管与服务保障,是对机构提出的新的“为民服务”的服务理论,国内外对此均有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和适度补充。
对政府机构实行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是基于公共服务工作的基本性质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范式为指导的。在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模式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其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协调、服务和监督。在正确的了解在政府、公共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对“理性人”、“新公共行政理论”、“私营管理方法”等理论进行批判和范式,认为:
(1) 在公共服务上,管理制度应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应建立互动机制有关协调、沟通,提高满意度。
(2) 对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正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服务氛围等方面思考对策,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并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3)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机构或民众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或民众与民众之间及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这对政府是极大考验,如何避免偏见消除负面影响,完备管理机制提高应急风险则为重中之重。
(4)政府敢于“掌舵”,而非过往制度不规范、民众接受度底、风险抵抗力较差的被动“划船”,对政策制定勇于拍板,以免在此过程中造成因无法掌控而被迫承受的局面。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推进影响。
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改革实践对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推进建设的同时为民众谋福利、谋便利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公共服务理念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不谋而合,因此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公共服务建设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范式和城市建设现状,我们发现仍然有心态失衡的官员,有舆论认为公共服务照搬先进经验即可,忽视制度设计缺陷和其他问题,导致出现交流的不通畅,并忽视其他因素的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借助公共服务理论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系统,以提高对开展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管理实际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