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主要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因此,看人口红利不只是看人口总数,更重要的是看人口结构,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我国虽然现在仍然处在人口红利期,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人口红利就会转变成巨大的养老负担。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1950-1959年,随着建国初期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少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1960-1976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维持在56%左右。1977-1987年这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57.3%大幅提高至65.9%。1988-1999年,比例从65.4%减速上升至67.7%。此后比例上升速度又有加快,2010年达到历史高点74.5%。需要说明的是2000年和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其他年份为抽样调查,因此数据上存在一些异动。此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逐渐下滑至今,2018年为71.2%。不同的是,总人口目前还在继续增长,而劳动年龄人口已在2013年达到峰值,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