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230 0
2011-04-02
杨东平的BLOG
中学的高中部,扩大其初中招生规模;扩大这些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部分优质初中与薄弱初中实质性合并,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管理;举全市之力,在干部、师资、资金投入上向薄弱学校倾斜性,迅速提高薄弱学校水平。 这些措施和做法,北京市难道都学不了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正在制定有关政策建议,希望使北京市择校热的治理有一点实质性的内容。例如,首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各种“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公开以往收取的这些费用的数额和用途,并宣布禁止收取此类费用。公开这些“牛校”片内生和择校生的比例,规定择校生不得高于20%,重新划片扩大片内就近入学的比例。改革中考制度,扩大重点高中名额下放的比例,三年后达到80%,等等。也许我们应当用公民参与的实际行动来推动变革,有一句人们十分熟悉的老话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动跑掉”。
     近日,网上“北京幼儿园升小学中间人开价参考价目表”的帖子引起热议,如实验二小12万、中关村一小、三小10万、北京小学8万、景山学校8万、史家胡同小学6万等等。北京市教委高度重视,快速回应,称立即安排调查核实,如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将严肃查处,并提醒广大市民谨防上当受骗云云。其实,这不过是捅破了一张窗户纸。我本人就数次听学生家长说过此类经历,当然他们不可能举报,因为孩子正在上学;而且无从查证,因为是家长“志愿”交纳的“捐资助学费”,有的还是以单位“共建”的名义交付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择校之烈、收费之巨由来已久,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多数家长、校长、教育主管部门都心知肚明,已经见怪不怪。一些“优质小学”从欧洲进口教学设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校庆、在鸟巢举办运动会的奢华之举,不都是高调公开进行的吗?前几年中关村三小万柳分校违纪金额达一个多亿的腐败案不是已经浮出水面了吗,这些问题得到过认真的追究和查处、还需要调查或举报吗?用纳税人的钱举办这种为少数人服务、高收费、贵族化的公办学校,本身就是对《义务教育法》巨大的蔑视和讽刺,是中国义务教育的耻辱。

    幼升小天价择校费的“突发事件”与另一官方事件形成了强烈反差。不久前,教育部与北京市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实际是“军令状”。北京市承诺全市16个区(县)中,2012年底 10 个区(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所有区(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此后发布的北京市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也提出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提出“坚持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办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与多数农业省区需要花大力气增加投入、改造薄弱学校不同,北京的问题主要不在郊区,而在中心城区。甚至可以说,郊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做的相当好的,可以成为城区的示范和表率。
    北京究竟能否在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免费、免试和就近入学,公众是缺乏信心的,人们有理由担心数年之后一切照旧,主管部门再进行一番关于“基本均衡”的语言游戏和自我论证而已。北京市如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承诺,其实已无需更多的研究讨论,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划纲要》已经规定的十分明确,包括具体路径和措施,比如优质高中与初中脱钩、指标下放到普通初中、实行教师流动制度等等。关键是市委、市**能否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采取坚决措施缩小巨大的学校差距。也就是说,关键是改与不改、做与不做。
    北京市的教育《规划纲要》在这一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缺乏实质性措施,给人不祥的预感,好像只是表个态而已,还没有打算动真的。不妨看看其他省市的实招真招。上海市早已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赞助费,成为是一条不得触碰的高压线,尽管目前还存在“条子生”,但绝对没有北京这样畸形混乱的收费现象。上海市最近宣布,示范性高中名额下放的比例为18%,两年内取消高中择校制度。河北省宣布今年示范性高中公助生名额80%均衡分配到区域内每一所初中学校,以减缓择校竞争。江苏省对示范性高中的评估,11所暂缓通过,3所“不通过”,1所因违规补课被终止复审。对名校“摘星”行动的主要原因是该学校未按要求实施高初中分设,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北省推广邯郸市取消择校的四条经验:撤销11所优质中学的高中部,扩大其初中招生规模;扩大这些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部分优质初中与薄弱初中实质性合并,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管理;举全市之力,在干部、师资、资金投入上向薄弱学校倾斜性,迅速提高薄弱学校水平。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与多数农业省区需要花大力气增加投入、改造薄弱学校不同,北京的问题主要不在郊区,而在中心城区。甚至可以说,郊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做的相当好的,可以成为城区的示范和表率。 北京究竟能否在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免费、免试和就近入学,公众是缺乏信心的,人们有理由担心数年之后一切照旧,主管部门再进行一番关于“基本均衡”的语言游戏和自我论证而已。北京市如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承诺,其实已无需更多的研究讨论,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划纲要》已经规定的十分明确,包括具体路径和措施,比如优质高中与初中脱钩、指标下放到普通初中、实行教师流动制度等等。关键是市委、市**能否依法行政、依法治教,采取坚决措施缩小巨大的学校差距。也就是说,关键是改与不改、做与不做。 北京市的教育《规划纲要》在这一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缺乏实质性措施,给人不祥的预感,好像只是表个态而已,还没有打算动真的。不妨看看其他省市的实招真招。上海市早已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赞助费,成为是一条不得触碰的高压线,尽管目前还存在“条子生”,但绝对没有北京这样畸形混乱的收费现象。上海市最近宣布,示范性高中名额下放的比例为18%,两年内取消高中择校制度。河北省宣布今年示范性高中公助生名额80%均衡分配到区域内每一所初中学校,以减缓择校竞争。江苏省对示范性高中的评估,11所暂缓通过,3所“不通过”,1所因违规补课被终止复审。对名校“摘星”行动的主要原因是该学校未按要求实施高初中分设,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北省推广邯郸市取消择校的四条经验:撤销11所优质
    这些措施和做法,北京市难道都学不了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正在制定有关政策建议,希望使北京市择校热的治理有一点实质性的内容。例如,首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各种“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公开以往收取的这些费用的数额和用途,并宣布禁止收取此类费用。公开这些“牛校”片内生和择校生的比例,规定择校生不得高于20%,重新划片扩大片内就近入学的比例。改革中考制度,扩大重点高中名额下放的比例,三年后达到80%,等等。也许我们应当用公民参与的实际行动来推动变革,有一句人们十分熟悉的老话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动跑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