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57 2
2021-08-16

统计局今日公布了7月宏观经济数据,服务业增速下降,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两年平均)

服务业指数    6.8       6.8     6.2  6.6   6.5   5.6


零售增速下降,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两年平均)

零售  3.2        6.3     4.3   4.5    4.9   3.6(名义增速)

7月零售环比增长-0.13,受洪水和疫情影响的痕迹比较明显。


工业增速下降,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两年平均)

工业     8.1      6.7     6.8    6.6   6.5   5.6

7月汽车产业继续减速,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汽车制造业  2021   70.9     40.4   7.7    0.5  -4.3  -8.5

                   2020  -31.8   -22.4   5.8   12.2  13.4  21.6

缺芯的影响非常明显。

7月工业环比增长0.3,这个增速同2019年的数据比较偏低。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两年平均)

固投    1.7      2.9      3.9      4.2      4.4     4.3

7月固投环比增长0.18,这个增速同2019年的数据比明显偏弱,

从细分项目来看,基建投资下降明显,制造业投资继续回升,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两年平均)

基建投资        -1.6      2.3     2.4      2.6     2.4      0.9

制造业投资    -3.4     -2.0    -0.4      0.6     2.0      3.1

好消息是就业基本平稳,新增就业继续增长,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2021  148    297    437   574  698  822

2020  108   229    354    460  564  674

2019  174   324    459    597  737   867

失业率保持平稳,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1  5.4  5.5  5.3   5.1  5.0  5.0  5.1
2020  5.3  6.2  5.9   6.0  5.9   5.7  5.7   5.6   5.4  5.3    5.2   5.2

2019  5.1  5.3  5.2   5.0  5.0   5.1  5.3   5.2   5.2   5.1   5.1    5.2  

周平均工作时间继续增加,

          1-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2021  46.3    46.9  46.4  47.3  47.6   47.7

(疫情发生以来周平均工作时间持续增加,是否是因为不确定性增加,企业不愿意多雇人值得关注。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劳动法36条规定周平均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现在的情况是普遍违法了。有法不依总不是好事,但劳动法的条款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现实情况,否则,要落实也难。如果放宽到50小时或更多,那么多数企业都是守法企业,对不守法的企业严格执法,就可以导致就业增加。当前非农就业人口约5.8亿,平均工作时间减少一小时的工作量需要超过壹千万新增就业人口才能完成。)

       总体上看7月经济数据明显回落,有些是受疫情再次抬头和洪水的影响,如服务业和零售;有些是受政策影响(15号文,限电限产、提高钢铁出口关税),如基建投资和工业,还有如汽车行业是受供应链不稳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地产投资连续下降也值得关注,

房地产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两年平均)

                    7.6      7.6      8.4      8.6      8.2      8.0

地产投资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内生动力开始减弱。从疫情数据来看,新增病例下降很快,9月估计可以恢复正常。基建方面,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估计基建会有所回暖。(为什么政治局要求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经济学家马光远不久前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会议,在近期的文章中透露,李克强总理担心随着基数的变化和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减弱,明年一季度的数据可能不好看,从而导致外界的误读。提出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

马光远: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宏观政策何去何从?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1-07-15/zl-ikqcfnca7000959.shtml)

从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看,即便房地产投资继续下降,问题也不大。但在7月政治局会议和统计局最新的新闻稿中都提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官方的语言很简练,民间几乎没有人讲。下面笔者来推演一下美国会发生什么事?

       近期疫情“流感化”的论调很流行,起因在于英国7月19日开放后,新增病例不增反减,


  而且,死亡人数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但如果看住院人数和进重症监护室的人数美国则比英国高得多。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再过两个星期左右,美国进重症监护室的人可能就会接近或

超过前期高点,对医疗资源形成挤兑,死亡人数很可能会大幅增加。如果英国还勉强可以说是“流感化”的话,美国面临的情况则比较凶险,很难让人得出“流感化”的结论,后期美国可能不得不再次限制出行。美国民众请愿每月发2000美元刺激支票,  

美国近300万人请愿每月发2000美元刺激支票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1-08-16/doc-ikqciyzm1675052.shtm

按美联储在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发布的关于美国家庭经济状况的报告(对超过12000人调研)发现,仍有近半数美国人(45%的人)表示他们拿不出400美元的现金能用于急用,


26%美国人或没食物,近半数人拿不出400美元,美国经济或“弹尽粮绝”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649503349301424&wfr=spider&for=pc

如果疫情继续蔓延,美国政府或多或少都需要继续向居民发支票,否则很难维持社会稳定。但美国当前政府债务非常高,联邦债务超过28万亿美元,加地方债务超过30万亿,更为严重的是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美国政府还有59.7万亿的隐形债务(社保等)。



美国财政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即将爆发的是一场规模远超08年的美国国债危机,美元将会明显贬值。如何应对???因为篇幅原因简单讲三点建议。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8-16 21:35:25
一、积极鼓励创新投资。创新是少数能使经济从大萧条中脱离的方法,而且与大规模战争带来的去产能相比,创新对人类带来的是进步而不是灾难。当前随着5G的到来,普遍预期5G、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开始将相关技术应用到汽车、飞机、造船等高端行业,我们需要积极增加相关投资,如果我们抢在了前面,市场就是我们的,相关企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如果落在了后面就有丢失市场的风险。从历史上看,美国在90年代早期率先启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应用首先在美国成型,美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开始向全球扩张,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在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国取得了垄断优势,欧洲的互联网也是美国企业一统天下,欧洲政府最多只能收一点数字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度以美国企业为主。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后来居上把美国的互联网企业都赶跑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做到了这一点。TIKTOK为什么能够横扫美国??扎克伯格创立的脸书想同TIKTOK竞争,2018年底推出短视频产品LASSO。但与2019年上半年TIKTOK每月5-6百万的下载量相比,截止 2019 年 6 月底,脸书类似短视频软件 Lasso 平均每月下载量为 1.5 万次,最终脸书不得不关闭LASSO。脸书可以算是美国最好的企业之一,扎克伯格在美国也是一流的企业家,但在中国新兴企业面前显得毫无竞争力,原因之一就在于TIKTOK在算法推荐等新技术的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围绕高端产业的新技术应用将会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近代以来,中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三次工业革命,1949年建国时,我国连一辆自行车都不能造,经过70年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今天我们终于在面对新的技术浪潮时能够和领先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机遇十分难得,不容错过,需要下大力气在全国普及推广相关技术。我国1-7月高技术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4.2%,远快于4.3%(两年平均)的投资增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项工作需要再接再厉,毫不放松地持续抓好。

二、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一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两次经济增长最低迷的时期,市场对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需求都大于供给。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从实际情况看,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对于解决好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问题、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另有研究表明,到2049年,中国有2.78亿人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占就业人口总数35.8%。其中,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受影响最大。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最后,当前贫富差距过大是让各国政府都十分头疼的问题,我国虽在努力扶贫,但疫情让贫富差距再度扩大。从国际上看缩小贫富差距有叁个方法:一是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技能教育;二是对富人征税,通过政府转移支付给穷人;最后就是像旧中国一样闹革命。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技能教育是最能增进全社会福祉同时也是代价最小的法。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不过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投入仍不足。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统筹使用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或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成本、教学质量相适应的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这一直是影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瓶颈。

  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近一半,但前者教育经费仅占高等教育经费总量的1/5左右。在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经费投入约占高中阶段经费总额的2/3,中等职业教育仅占约1/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支出在公共教育支出中的比重,也低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下更大力气抓好低收入群体的技能教育,促进经济快速回升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补贴生育。美国政府的债务非常大,通胀化债,已是不可避免。我们大量持有美债必然遭受严重损失。而我们持有美债的原因在于外贸有大量顺差,外贸有大量顺差的原因在于储蓄率极高,这一点从国际比较来看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创始人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同中国学者合著的论文显示导致中国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https://www.aeaweb.org/articles?id=10.1257/002205104773558074

为什么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会影响储蓄率,简单讲如果正常人寿命是80岁,工作时间
是从20岁到60岁,他退休后有20年时间是不工作的,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不工作
期间他的消费是靠储蓄来维持的,他在工作期间需要为此做好准备(储蓄)。假设
一个国家正常的抚养比为50%,某国实行计划生育后,抚养比降到30%,工作年龄
人口就会从50%上升到70%,这些人都会为将来储蓄,同时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劳动力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和政府(税收)的储蓄都会增加。反之,亦然。

    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在2010年见底后,从2011年开始连续回升,



而储蓄率从2011年开始连续下降,



最终消费率也从2011年开始连续回升。  

最终消费率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61.4 63.2 64.8 66.1 65.9 66.8 65.1 64.5 64.2 62.1 61.5 63.6 62.9 61.5 59.4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57.9 57.9 58.8 59.8 59.4 60.2 62.3 63.3 61.6 60.6 57.5 54.7 53.6 51.9 50.1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9.2 49.4 48.5 49.6 50.1 50.3 50.7 51.8 53.6 53.6 54.3

我国要摆脱美债陷阱,势必要加快提升消费率,如何才能加快提升消费率?从以上的论述来看要加快提升消费率就只有促进抚养比加快回升,而要促进抚养比加快回升鼓励生育是必然的选择。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出生人口在2016年短暂反弹后连续下降,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与2016年相比下降586万,年均下降超百万。

出生人口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635  1640  1687  1655  1786  1723  1523  1465  1200


梁建章先生的研究显示补贴生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发达国家对生育的补贴额占GDP的比例多在1%-5%之间,




补贴越多生育率越高。中国很有可能至少要用GDP的2%到5%来奖励生育,才能够提升生育率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水平。

梁建章:至少要用GDP的2%到5%来补贴和奖励生育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 ... fefkqq7500941.shtml

我国需要下决心拿出一笔钱来补贴生育。那么这笔钱花出去有那些好处?

首先,这笔钱花出去后,生育率上升,储蓄率下降,我们对出口的依赖会明显下降,买美债的必要性将减少。遭受的损失会明显下降(美国当前官方的通胀率虽然只有5.4%,看起来不是很高,但美国自70年代以来对物价统计方法做了很多改变,如果用以前的方法现在的通胀已经是两位数)。与此同时,新增的大量新生儿,将会帮助我国缓解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保赤字,经济增速减缓,创新活力下降等)。最后,我国财政每年大量补贴城投公司(近读城投公司报表,多的超百亿,几十亿则相对普遍,总额估计至少有数千亿。),人口增加,消费活跃后城投公司的效益会有明显提升,待城投公司盈利转强后取消相关补贴,可以为财政省下一大笔钱。尤为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可以让我们在中美博弈中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16 21:49:19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