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1-8-20 12:09:27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2:05
不过,从复结绳而用之的公有制目标,也许五千言问世更早。夏礼是私有制的起点,不会是批夏礼吧?
一一一 ...
这是我愿望,证明五千言问世更早。不过,没有证据。你能证明的话,那真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2:14:02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2:01
呵呵,又推销书?你如连我上述对你的回贴也不能反驳,你的书对我又有什么用?最多就是一个垫脚石而已,拿 ...
就你这样的门外汉,至少会看目录吧?证据就在那里。别说脸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2:17:45
hhj-1 发表于 2021-8-20 11:51
你也懂讲这个?所以学就只知表皮,因为你言都不尽意,意都不尽道,怎么学?怎么从别人那无法尽意尽道的言 ...
你也懂讲这个?所以学就只知表皮,因为你言都不尽意,意都不尽道,怎么学?怎么从别人那无法尽意尽道的言中学到什么?
为什么学没多大意义?因为知识有个坚硬的外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你说这话不可笑?如果是我“言都尽意,意都尽道”你又能学到?任何人为的学说包括科学理论本身都是“言都不尽意,意都不尽道”的学说,因此,都是有信息对称程度提升空间。这也是“都可证伪”之意。我的理论学说也是如此,会随着自我认知与客观信息的对称程度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哪“法尽意尽道的言”的,只有存在于假设杜撰的全知全能上帝之言,这个你也不可能学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2:25:56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1:45
这很正常,也可能你们所说的72年那本带“恒"字的是否原著也难确定,总之,读书要以作者的历史背景与其逻辑 ...
1、原著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引领文明的人到底论了些什么?
2、中原先哲的思维逻辑到底严谨到何等程度(上士、中士、下士)?
3、中原先哲关于哲理方面的论述与中原泛信仰文明之间是否吻合?

(以中士的逻辑直觉去读上士的书,其结果就是若即若离,似懂非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3:25:15
yi_wen 发表于 2021-8-20 12:09
这是我愿望,证明五千言问世更早。不过,没有证据。你能证明的话,那真佩服。
你有这愿望我也支持,但别过于主观自负而贬低他人就行了,证明五千言或老子一书问世更早也没有人反动。不过,你没有证据就张口正解关口3000年来第一人的口吻,这本就是违背逻辑的自负分折,如果是你在法庭上与对手辩论时,你说:“我肯定你就是凶人,不过我没有证据”,这种证辞能起到什么用处?我也没有古人留下的实物证据能证明的,也只能说类似于老子或你说的五千言这种思想,其蕴含着的道理逻辑是来之于易学逻辑,
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三部:叫连山
的是夏代的,叫归藏商代的,周代的叫易。也就是后来流传下来了,所以现在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这部正是让孔子晚年说”假我故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后来孔子对易经的专心研究,为《易经》写了《易传》即《十翼》,为《易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得《易经》提升到经的位置,被并入到四书五经的行列中。孔子最大的贡献不是《论语》而是《易经》,好多人并不知道。可见,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根源都来源于易,甚至是了解佛学的都知道在易学中的八卦符号在一些寺庙中也是被当作原理性的数理学说,学习易学数理有个叫邵雍的宋代学者写的书也比较不错,到近代易道甚至是传到国外,主要是德国对数学(微积分、二进制、数轴、正负数等)、计算机、化学(正负电荷、阴阳离子结构等)、物理(混沌学、热力学、宇宙学、相对论等)、哲学(辩证法、解构主义等)、经济学(魁奈、斯密、哈耶克等等主要是老子作品的启发、边际分际、用与废、正价值与负价值等等)、天文气候(二十四节气以天干地支配合十二辟卦阴阳转化)、医学(阴阳五行学说,注备:五行是研究开放系统与环境之间阴阳关系的,是阴阳外化的现象,孤立系统只存在内阴阳)、兵法(布兵阵法).......等等。这一切皆在阴阳之道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5:57:42
hhj-1 发表于 2021-8-20 11:43
天下为公是道学首先提出的?
呵呵!问得好,看来最近开始看别人书学国学了,为你点赞。这句话是出于被楼主贬的儒家作品《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的,我一开始就是说他在回答我什么是道时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只看价值问题的人道(自我与超我)而无视身心(本我与自我)的养生与回归自然修道(包括医学、科学研究、留校学习等埋头钻研等出世方式,古人的道庙、寺院有类似于今人的学校之功能)的人与自然(自我与物我)的和谐之天人之道,这也是后世道家可出世可入世态度与儒家只强调入世步入社会投入社会的态度的区分。楼主的无知就是把老子中被孔子选择的人与人的社会价值论或人道论来反孔子。却不知这却是孔子传承了老子的,还把这当作老子的道,因此闹了个笑话。我多年的研究对老子的道一分为三:①身与心(自我与本我),②己与人(自我与超我),③已与天地自然(自我与物我)。主体是已心自我,对象为身、人(包括社会)、天地自然三个层次,在经济学上①身与心为自产自足维持劳动力再生与可维持性发展。②已与人为商品社会交换(往)与分配、协作生产、分享消费等等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和文化活动。③人与天地自然为人类社会劳动生产活动带来的对环境改造以及产生的改进或破坏与改善与污染与生态以及气侯的影响等等正负性反馈效应所所生的价值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6:08:13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2:17
你也懂讲这个?所以学就只知表皮,因为你言都不尽意,意都不尽道,怎么学?怎么从别人那无法尽意尽道的 ...
复制代码
如果你都 觉得言不尽意,那叫别人何以通过你的言学你?因此你弄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6:10:32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1:57
呵呵!你哪只眼看到我有老庄说得不对了。又什么时候看到我认为否定“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你理解什么 ...
复制代码
这个是你说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6:11:26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1:57
呵呵!你哪只眼看到我有老庄说得不对了。又什么时候看到我认为否定“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你理解什么 ...
复制代码
你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6:13:50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1:57
呵呵!你哪只眼看到我有老庄说得不对了。又什么时候看到我认为否定“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你理解什么 ...
复制代码
没有内在启示点,有什么共振?所以我讲,启示才是认识别人语言的实质。你没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6:15:46
学的本质并不是学,而是对内在景象与思想的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6:54:54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3:25
你有这愿望我也支持,但别过于主观自负而贬低他人就行了,证明五千言或老子一书问世更早也没有人反动。 ...
道学源于黄帝,公元前2997年登基。所以,是原始公有制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周儒则是家天下私有制的学说。两者天然对立,不是一道上的车。不过,这里不可能详论了。关于周礼,成熟礼制。夏商,初始态。历史没有记载,所以,只能是周礼,乃道学批判的对象: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8:07:43
hhj-1 发表于 2021-8-20 16:08
如果你都 觉得言不尽意,那叫别人何以通过你的言学你?因此你弄反了。
尽意有相对性的比较啊!科学的发展不就是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嘛,呵呵!哪来绝对言而尽意的,科学家也是人,神话中的神还分高低呢?何况是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目标一致,知行合一,天人合一,言出法随,与道合真,与道同行,与道合一.....等等,说的都是主体与客体(环境)的信息对称进而纠缠归一目的一致,也许在语境层次上有高低而已!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可能成神,使自我(心)与本我(身)和谐统一,进而才使自我(心)与超我(社会对象)和谐统一,最后才是使自我(心)与物我(自然环境对象)和谐统一,这也许就是层次的高低,人与神的相对层次高低吧!如果有神,那也是一种劳动生产力更高的让人难以望其顶背的智能而已,如果宇宙中存在高级智能的生物,那么,祂们相对于普通的人类就是一种更加进化的生命,但也不能说祂就能掌握绝对真理与是绝对理性,能绝对言能尽意可以终极!言多必失,行多必过,这个是再伟大的圣人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8:11:06
hhj-1 发表于 2021-8-20 16:10
这个是你说的吧?
呵呵呵!我这反问呢?你这都看又懂,怎么这么反应不过来呢?还是太自我不能与人同步呀!你与楼主有的一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8:12:44
hhj-1 发表于 2021-8-20 16:15
学的本质并不是学,而是对内在景象与思想的启示。
你继续自己的内在,都到了顽石一块了,我还能说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0 18:17:40
yi_wen 发表于 2021-8-20 16:54
道学源于黄帝,公元前2997年登基。所以,是原始公有制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周儒则是家天下私有制的学说。 ...
不过,从复结绳而用之的公有制目标,也许五千言问世更早。夏礼是私有制的起点,不会是批夏礼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面这段话是你说的吧!你就究竟是在说批夏、商还是周礼?想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06:48:46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8:17
不过,从复结绳而用之的公有制目标,也许五千言问世更早。夏礼是私有制的起点,不会是批夏礼吧?
一一 ...
我的结论当然是完善的周礼。说这些,是希望你能有证据否定。你有这个本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08:36:50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8:12
你继续自己的内在,都到了顽石一块了,我还能说什么!
当然了,你不能说什么?因为你的是”石头的学“。因为石头是绝对没有内在性的,所以可以理解成直从外面输入知识。而我的是严格的内在性启示,要有内在性,才能所谓学。并且由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学并不能使人得到真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08:37:33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8:11
呵呵呵!我这反问呢?你这都看又懂,怎么这么反应不过来呢?还是太自我不能与人同步呀!你与楼主有的一拼 ...
呵呵,没理后的诡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08:39:14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8:07
尽意有相对性的比较啊!科学的发展不就是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嘛,呵呵!哪来绝对言而尽意的,科学 ...
复制代码
怎么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你以为你的钱可以自然而然相对到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09:13:45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0 18:17
不过,从复结绳而用之的公有制目标,也许五千言问世更早。夏礼是私有制的起点,不会是批夏礼吧?
一一 ...
其实,仅仅从文字角度看,仍处于甲骨文时期的文化,要写成五千言就几无可能。所以,至少是金文,才是创作五千言的基础文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09:45:35
hhj-1 发表于 2021-8-21 08:39
怎么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你以为你的钱可以自然而然相对到来吗?
怎么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都不懂?你每次问我问题,我每次回答,你第一次看不懂,又问,我一而再的回答,你逐渐懂了,这个过程中就是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啊?但你只强调内在启发而不认为是我这个相对于你(主我)的客体的刺激,而完全归于自已时,你就否定了从我这里(学习)获得的有用信息对自已(主我)启发,学与教(或授)的信息传输是内在与外在的一致,缺一不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10:12:00
hhj-1 发表于 2021-8-21 08:39
怎么从相对不言尽意到相对尽意?你以为你的钱可以自然而然相对到来吗?
你以为你的钱可以自然而然相对到来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同样道理,你劳动生产一物,想自己不使用想要通过买这物的买方实现更大的价值,你也必要让买方认为他们对该物有对他们有使用价值的判断,认为该物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的认可肯定,才能让他们愿意自动掏钱买该物从而实现你自身的价值进而来钱吧?这与教与学的道理形式上一样的!难道你只主观认为该物有价值或耗费了劳动它就可以自动来钱就盲目劳动生产它?教与学的过程与商品交换形式上的原理一样都是主体与客体的目的一致产生了同步共频才实现的,不同的是教与学主要是知识(信息)的使用价值的传输流通,在商品包括了物质的使用价值,但知识(信息)的传输流通也可以转化为价值财富,那就是主体能够以教育或传授给他人和社会并得到认可肯定来收费或以价格的形式来实现更大更高的价值财富时,它也就成了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10:51:37
yi_wen 发表于 2021-8-21 09:13
其实,仅仅从文字角度看,仍处于甲骨文时期的文化,要写成五千言就几无可能。所以,至少是金文,才是创作 ...
对于这个问题其历史内容是否属实,只能等待历史有新的考证或考古实证了,因此,我们现在只能从逻辑分析,你的说法,认为《老子》或你认为的“五千言"不是老子(或李耳)的原创作品,是当时没有流传到民间只存在官方图书馆就有或类似的思想,这也不能说不可能,因文化的传承总是从量变到一定阶段才发生质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13:54:47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1 10:51
对于这个问题其历史内容是否属实,只能等待历史有新的考证或考古实证了,因此,我们现在只能从逻辑分析, ...
从五千言批儒扬道,批判礼制: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就可以确定它不可能写作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而只能是礼制创建时期,两种观点两条治国路线之争的论战。但最后是礼制获胜。这个礼制不可能是夏礼,甲骨文时期的商礼,也不能支持五千言的问世,所以,只能是周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16:27:37
yi_wen 发表于 2021-8-21 13:54
从五千言批儒扬道,批判礼制: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就可以确定它不可能写作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 ...
          我的价值论认为德仁义礼智信等不过是以道为体在社会价值方面的体现,这种体现在人的社会上不同层面的道之用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应的。故道学并不反对仁义礼信等,而且孔子讲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在见到老子与之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也曾对其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其大意是:鸟,我知它能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我就无能为力了,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我所见的老子 ,就是一条龙啊!
          而“道”甚至是“德”因为已经是被老子整理系统化了,而对于由道与德派生的仁义礼智信等,老子还未进一步深化细分,而由于老子对“道”与“德”的立论是着格局太高,宏观上从自然宇宙,微观上涉及到养生长寿,故孔子在得到老子的传承之后从道之用的德开始,针对对当时社会上各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生活安定的向往,从人类的德行仁义礼智信等来提倡人们自觉尊循这些符合于社会价值的行为,使混乱的社会回归于秩序,这怎么能说是批判呢?后者本身也是符合社会之道的,都是“以道生,道以彰”的现象。都是以道为根源并围绕它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们不是相互抵牾的表述:“大道丧失之后才有德行,德行丧失之后才有仁爱……”。而是由本质到现象,由里及表的关系,你这样理解在逻辑分析上是不合理的,我不说这些,就说社会经济行为人与人的价值交换(住)与分配关系上,如果是你抛弃了仁义礼智信,不遵循利人利已以及与人友好礼貌,追求整体效率的价值更大化和价值分配公平或交换趋于诚信不欺诈的等价原则,难道你认为损人利已以及与人敌对,追求个人效率的价值更大化和价值分配不公平或交换趋于不诚信欺诈的不等价原则才是符合于“道”,这与《论语雍也》记载,孔子对子夏说:“女(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意思是说:你要做一个有知识而利人利己(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不要做一个有知识而损人利己(不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小人。两者虽然都是有知识的读书人,但前者遵循:“大道之行,以天下为公”,后者为一人私已可以为窃取天下而破坏社稷为害天下人的小人(独夫)。这与另一被人称为《老子》一书总纲要的《阴符经》说的“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的思想不谋而合。也与某伟人说的“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其实,职高权重者,一旦路线错了,即使他们是有心办好事,由于不实事求是遵循社会价值规律(人道以及天人之道),其主观与客观不能一致,知行不能合一,自然也要产生人为的大害,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之二“德”是主观上好心办坏事之“以为德”,从大局出发利人利已职高权重的高功大德或君子、圣人(上德),不会去做主观上好心事实上却办坏事的有为,而从私欲出发即使是职高权重的下德(小人、奸臣),一心只会从表面上做利于社会的好心事,实际上却办坏事来满足私已的有为也是一种无德。阴符经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可见,再职高权重的领导人,如果是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主观行为上与客观实际一致,也是违背社会价值规律或(道)的,自然要遭到失败。另,再有知识的人,如果是私已心过重一心一意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损人利已,最后也会损人害己。所以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不为”即不去做好心办做超出能力事急功近利的事,反而“无不为”,这个是以逸待劳功半事倍。损人私已以公谋私的无德行的“下德”者为之却“有以不为”产生了损人利已认人识破之后反诬已身被社会道义和舆论所谴责围攻,从而身败名裂!其它以此类推,不再一一列举。
          这才是我从逻辑分析上了解到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不为。上仁为之而无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细心的人会发现,像“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中每句的前个“德”是指人与人整体的价值,后个指主体的价值。从我的价值论认为,这个是指劳动过程中,即使是领导人其主导的生产也要劳动符合整体对象的客观实际需要层次的发展,急功近利过度了就会好心办坏事产生边际收益递减甚至是物极必反走向南辕北辙偏离目标的事倍功半,历史上不乏事实证明,所以,要懂客观规律(道),了解供求关系的平衡,当供给量(q)与可支配的实际需求量(d)的关系为△d-△q=0,或△d/△q=Z=1时,超出社会边际效用为零或供求系数等1时,就违背了主观与客观一致的“道”,是不“守中”到边际效用为零时适可而止,不“抱一式”在供求系数为“一”时见好就收的有为法,而非无为法,故无为即“抱一”或“守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的供求对称所对应的必要劳动,这样的劳动即“为”才是无有无必要的劳动耗费即符合于价值的,否则,主体的“为”越多即劳动量耗费越多其因为不能实现价值,表现其劳动生产力越低,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给人类带来社会价值从而也就不能得得认可肯定,体现在经济中在同行生产同一种商品生产的社会竞争中,平均水平是一天生产一件,而你要两天,这都意味着你的劳动生产力只有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如果是以社会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力(设为F)作为价值参照系,以你的个别劳动生产力(设为f)与之比较,按照我的社会价值实现公式就是你(主体)劳动价值:L=(f/F)×T(劳动时间)=(1/2)x1天=0.5天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样说明你在商品生产时,就必然要在社会竞争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社会选择时被同行汱淘,从而遭到了失败而不能获得成功,在文化的竞争中详多不符合逻辑(道的一种)的作品就成了违背科学的伪科学,不能指导人类劳动生产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使用价值和减少劳动量的耗费从而支配更大的社会劳动(权力)和价值财富,可见,权力是应该赋予能给集体或整个社会带来更大更多利益的人,而不是给某些以投机取巧迎合某些以权谋私的职高权重的所谓伟大人物的需要来获得的,这种权力的获得不是真正的与其德行匹配的,如果是让他们行使权力并自上而下授权,就会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导致社会价值再分配与交换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导致小人挡道君子失势,世态炎凉人心不道道德沦丧的景象。
      老子反反复复都在强调“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提倡在上阴降阳升循序渐进序平衡有序的价值层次提升,这都是易学逻辑思维的体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18:46:39
林汉扬 发表于 2021-8-21 16:27
我的价值论认为德仁义礼智信等不过是以道为体在社会价值方面的体现,这种体现在人的社会上不同层面的道之 ...
完全风马牛,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你根本不懂五千言。唉,儒解害人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1 22:44:58
yi_wen 发表于 2021-8-21 18:46
完全风马牛,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你根本不懂五千言。唉,儒解害人呐!
呵呵,你除了无证有据臆想老子是窃书贼,把大家相对认为的老子作品(包括“非恒道”那个)进行曲解好像粗看了下为了让自己能理解改动字句变为为你认为的正解之外,你自已不能从易学数理逻辑拓通。整本书我才看了一两章,感觉荒谬一大堆。比如,无为两字你就解错了,试问你又怎么能懂得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2 07:34:29
“君人南面之术”(汉书·艺文志,班固),这就是五千言的宗旨,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帝王,所以又称为帝王术。现在依然有效。凡是脱离这个主题的人,读成玄学的人,皆是不得要领,偏离主题的错误解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8-22 12:20:53
yi_wen 发表于 2021-8-22 07:34
“君人南面之术”(汉书·艺文志,班固),这就是五千言的宗旨,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帝王,所以又称为帝 ...
易道数理逻辑:
1(A-,B-)负和中主客皆恶,两败俱伤,
2(A+,B-)零和中恶主善客,独善其身
3(A-,B+)零和中恶客善主,舍身为人,
4(A+,B+)正和主客皆善,互利双赢。
在上面数学表达中A为主,B为客时。
在王阳明中把2的独善其身也视为“善”,这个是相对于主我A的“善”,如果反之在以相对于B为主我时,则A为客3(A-,B+)也就是“善”了,这就是王阳明的善恶相对性所体现的“善恶本是一物”了,其实,这个是主观性的小“善”,而没有明确主客一统之大“善",古人有“小人”与“大人(君子)”之分,小人为已,大人(君子)利于群(“我"在群中)。在上述易数逻辑中我是把“-”表示阴,“+”表示阳,故从1→4中,我们抛弃了负和博弈的1(-,-),在2(+,-)和3(-,+)零和博弈的层次立场上分析,正是北宋大文学字欧阳修诗中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在2中把(+,-)转化为4(+,+),让他人也得利与善,这是阳升进,为君子,在3中把(-,+)转化为(+,+),让自已也得利与善,这是阴消退,防小人,从2→4的变卦,为主动让利让自已也得善利的君子,从3→4为防小人以维持大局使自已与整体双赢的领袖,君子与领袖都是带领群体走向上善大利的变革强者。故才有后两句:“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之说,在易道中“南"为“阳"是光明的象征,“春"则为“繁荣昌盛荣”的局面,可见,欧阳修对易经的术数逻辑是有一定水功底的,我看过许多人因为没有了解深入对他的诗这个逻辑,所以都并没有正确翻译,而我通过这首诗的映射了解到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也是一名易学家和变革者。

《佛光菜根谭》也说:“君子从不伤害别人,小人从不谴责自己。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合。”这句话的意思是:“小人常常把自己的过失算到别人头上去,每次出了问题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君子常常把别人犯的错误当作自己的错误,每次出了问题的时候都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这正是没有做到道的内求法,在正确认识外部客观环境的基础上改变纠正自己偏离人道的方向与客(环境)达到新的平衡一统,佛学中称之为“吾执”,这不是识时务者,在人(主我)力不胜天而大势(环境)所趋时,就应放弃“吾执”而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这也是符合《易经》的“变易之道”的,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唉!从而(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领袖)应该像天地一样,行动要像天一样,天(即宇宙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运行不息,让自已也与天一样并与之同步和谐相处中强大;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以增厚美德像大地一样吸收阳光滋润万物促进共同的繁荣生长,人是处于天地之间的,当与天地的相处都能做到了万物互联互利,心即宇宙的过程又进一步了,还担心人与人之间的内部问题没有办法处理吗?
引之前段时间写《人性的相对性与趋于道的选择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