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21-10-11 22:07
别扯淡,我没说你觉得苹果值不值5元的事儿,我只告诉你:
根据你自己的价值公式:T是可以大于L的,
而你 ...
别扯淡,我没说你觉得苹果值不值5元的事儿,我只告诉你:
根据你自己的价值公式:T是可以大于L的。
一一一一
我没有说现实中T不存在大于L呀?上面不说了是预期吗?预期作为人追求的目的,难道你(A)是希望曰子越过越差?总是预期你(A)劳动投资与消费时的回报价AL比AT小?即你(A)的算盘总是想使AL=AT(Ad/Aq)→AT=AL(Ad/Ad)→AL<AT?这说明是Ad<Aq→Ad/Aq<1或Aq>1了,这个是因为你(A)开始觉得对该物品的使用越来越觉它随着供给量q增加而需求量的实现在减少了,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甚至是为负的绝对剩余或浪费了的原因,这样,在面对现实发展趋势时才降到了以低于代价成本T的。但作为预期的目标,主体不管是作为生产者的卖方A与买方B都追求AL≥AT或BL≥BT,这里5元价格的现实存在就是AT≤AT∩BT≤BL的交集,我上面T与L哪个二合一的AB两主体之间的,其实是A的T即AT与B的L即BL,为了简略才写或T与L,但不影响,因为这是视为二合一的。与从孤立A或B主体的角度同样,不过是把AB作为组织(主体)系统,
所以,从整体系统中内部的相对价值取向与相对价格角度这里又说T≤5元≤L,作为预期目标也是合理双赢的表现,所以,不管是两个主体A与B商品交换,还是A或B自我产品劳动生产自足,都是以T小于L的预期目标为趋向,至于最多等于L是因为L的实现是主观与客观博弈的边际,这不能说就是错的。只是,你还不懂我这套把价值与价格一统又区别的心物二元合一(或波粒二象性)的价值论理解透而已,你也看到了,价格5元的一个苹果那个例子中,比如A的生产价值3元(AT),按A自产自足时,按公式AL=AT(Ad/Aq)时,要AL>AT产生,只有Ad/Aq>1,这个是生产者认为苹果自足有剩余才把超出需求量Ad自己不愿继续消费或能价值实现更大,但都可以把Aq-Ad=AM>0的产品剩余部分让度给社会,这样才不会使L<T,而有可能L≥T,因为社会上设B有比A更需求甚至是生产价值更高比如要10元的,B愿意以比A的生产价值3元更高的,这样,A在AT(代价)上加2元以5元出售给他们,过份吗?一点都不,这个是双赢的,因为AT<5元<BL,这时由于5元的成交成了B实际支付的购买力即代价(BT),即低于B自已生产实现的价值(BL),那么,BT(5元)<BL,至多BT=BL时,这样,B为什么要去冒风险自己去生产呢,有可能自己生产的话还不是这样,而且BT>BL,这就是选择BT≤BL,从而整体AT≤P≤BL(即T≤P≤L)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