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假设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现象本身中进行假设,而不是通过假设,使得现实中的条件不存在了。这其实牵涉到是否唯心和唯物的问题。因为如果用唯物主义的态度,那么我们的所的抽象就应该从现实中来,比如现实中有资本和工人的对立,而资本之所以为资本和工人之所以为工人,就是因为生产资料归资本这边,而工人那边什么也没有,他挣得多少就要吃掉多少,所以,你在前面所假设的工人还能经常积蓄10元是不正确的。(之所以这种假设没有什么意思,也在于按照假设的条件,我们可以继续这样推下去,就把工人所以为工人的条件推没了,因为工人每年都可以在完成所有需要后还可以再积蓄10元,那么,经过10年后,工人为何还要被资本家所雇佣呢?而且,这样的假设表明了工人获得的积蓄比资本家的利润还高,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前提推出的结果不产资本家的循环,而是工人通过积蓄自己反过来不为资本家生产,那么,所有的以后的那种循环也就不可能继续下去,也不会产生数理错误了。)这样的假设,不是要思想服从于现实,并通过这种抽象来理解现实,而是要现实来适应我们的抽象,一旦现实与抽象不同,就会以为现实不对,现实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按照我们抽象来进行等等。而这些是西方经济学所常用的方法。因为这种抽象,前提就已经包含着结果了,然后需要做的就是看现实是不是适合我们的抽象,结果,常常发现现实并不和抽象一样,于是我们就把错误归绺于现实,而不是我们的理论,那就正好把观察的眼光弄反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