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于“我”的认识是从:自我对于客我实现意识的产生——到接近真我状态的终极追求为导向。
自我(意识)是阴性的精神界面,客我是阳性的物质界面。
客我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三种:
㈠、“生理的我”即生理上的本我-----客我之一;
㈡、“社会的我”
即社会上的超我------客我之二;
㈢、“宇宙的我”即宇宙之中的客观的“宇我” ------客我之三。
“真我”是阴阳统一的整体和谐状态:自我(意识)价值实现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对于客我价值的统一状态。当这个统一过程之中表现出阴阳统一的整体和谐状态时,就是“真我”的呈现!
“生理的我”所表现的是“我”的生理(物)属性。是以“我”自身的自然结构或者生理需要的立场作为考察对象,“生理的我”肉体上的本能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心理上的自我意识感觉不感觉得到而肯定与否定它的存在,比如,“我”从父母的先天遗传基因到此时此刻就是一个因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而血糖过高患有糖尿病的人这个事实,直到今天现在这个时候因为拿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才知道承认这个事实,可是,由于“我”出生之后与拿到检查的结果之间的时间中自我意识感觉不到,所以,“我”这段时间心理上的“自我”没有意识到“生理的我”是一个患有糖尿病的人,甚至认为自己不是或者没患有糖尿病,站在一个已经知道“生理的我”是一个患有糖尿病的人(作为第三者的医生与拿到检查的结果之后的“我”)的角度来说,“我”之前是一个因为血糖过高而患有糖尿病的人这个事实,是不会因为的拿到检查的结果之前的“我”心理上的“自我”意识认识到与否而存在或者不存在的。“生理的我”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上基因的DNA程序和身体的各种对于神经系统具有深刻影响作用的激素的内分泌状态等等决定。
“社会的我”是由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之中的角色决定,所表现的是“我”的社会属性。
“我”自身的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结构,决定了 “我”只能张三而不是李四,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组织结构关系使这个人只能是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等;一个人所处的工作单位组织结构关系使这个人只能是老板、上司、下属、同事。。。。。。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结构关系使这个人只能是老师、学生、朋友、敌人、同行、竞争对手。。。。。。等等;最终“我”扮演的任何角色都是体现出一种社会关系结构网的点或者结;是的,每个人都是当下这个世界关系网之中的一个点或者结,世界因“我”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也因世界的变化而变化!问题是:“我”把世界改变得更好还是更加坏,也或者是“我”被世界改变得更好还是更加坏呢?
“宇宙的我”所表现的是“我”作为整个自然界甚至宇宙之中的一份子而存在人。它包含前两者同时又超越前两者,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因为我发现“我”不仅仅是以个人和社会而存在的,“我”同时也是以整个自然界甚至宇宙之中的一份子而存在,这是出个人到社会再回归自然的过程,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大大提高,人对于自然宇宙环境的反作用力越来越强大的现实下,表现个人不仅仅是为自己与社会,同时,为了更加长久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应该考虑的自身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宇宙的我”的实现是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
“真我”是阴阳统一的整体和谐状态:
㈠、当自我意识与“生理的我”即生理上的本我和谐统一时体现出来的是生理健康(人体系统内部和谐相处)——自身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
㈡、当自我意识与“社会的我”
即社会上的超我和谐统一时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健康(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
㈢、“宇宙的我”即宇宙之中的客观的“宇我”和谐统一时体现出来的是自然健康(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相处)——自身所处的自然宇宙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