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了邹正敏的《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文。
文章重新定义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争论传统公有制(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与私有制优劣与存废,是个伪问题!两种生产资料所有制都有严重缺陷,都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阻碍生产力发展。时代呼唤新的企业制度!本人经过长期的企业实践探索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企业的生产资料由企业的正式职工(一般指在本企业工作时间一年以上)平等和联合所有,即一人一股。职工进入企业必须缴纳一股资本,职工退出企业有权抽走一股资本。
新公有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合二为一。统归职工代表大会。
新公有制如何创造出比私有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新公有制企业通过个人、班组、工段、车间、工厂、分公司、总公司等不同层级的生产资料公有,最大限度地将交易成本低于组织成本的经济活动如采购、仓储、生产、检测、销售和三废处理等分散经营和市场化,最小限度地将交易成本高于组织成本的经济活动如品牌、研究开发、公共设施、安全环保等集中经营和计划化,从而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新公有制企业内部管理由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从而迸发出无限活力: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通过征收厂税来满足班组、车间、工厂乃至公司的公共事务需要!而工人则在买进原材料、水电气,卖出产品或中间体后的剩余部分,以厂税形式交足班组的,留足车间工厂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个大型超市乃至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络公司,可以是全体员工平等和联合占有品牌和公共设施,柜台和网店由员工个人所有,向平台缴纳管理费,遵守平台的规章制度。
新公有制企业由于没有了老板,没有了控股股东,人人都是地位平等的主人翁,企业层面的利润动机自然减弱,才有动力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管理由市场替代计划。从而激发每个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此文的题目是“重新诠释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在此文之后的讨论中,作者又承认是设计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见14楼):
“你这个问题提得好!第一,我设计的这种公有制通过文献查询,目前还没有别人提出来,因为我人微言轻,缺乏权威,相当多的人上世纪90年代在我的上书《社会养老保险应赶快刹车》就看到新公有制设想了,大家都是嗤之以鼻。通向真理的道路是由鲜血和泪水铺就的。第二。有私营老板看了我的制度设计后说;‘按你的思想,我们私营老板没办法发财了’!看看,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有阶级性。对被统治阶级有利东西未必对统治阶级有利!”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只是设计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是“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生产资料公有制”。
自从苏联模式的公有制失败之后,特别是我国决定进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之后,我国经济学界许多人都倒向了西方经济学,许多的专家学者都成了产权经济学的俘虏。因此,他们在思考传统公有制企业改革时,问题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来看待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我想,所谓的“思维定势”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吧。这种思维定势,我们的确需要打破。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消灭剥削,当然包括消灭资产阶级、消灭人们在产权方面的差别、消灭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一即生产资料私有制。资产所有者(资产阶级)消灭了,产权差别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用资产所有的立场和观点思考问题呢?
因此,对于邹先生“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但是,重新诠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设计新的公有制完全是两回事,是不能相混淆的。
重新诠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对已经存在的公有制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认识其不同于私有制和其它不同性质公有制的本质所在,从而为寻找适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特点的制度,并形成相适应的运行和发展的环境。而设计某种生产资料公有制,则完全是一种主观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