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334 13
2011-04-23
哲学版的大师们,请教一个问题: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维度,但是在古典经济学中,显然把时间和空间做了简化处理。
经济学对时间和空间的回避,显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念问题”。
之前在本版看到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讨论,多数偏向宇宙、物理等,说实话,读不明白,呵呵!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时间和空间是什么?
时间和空间能不能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来对待?

另,征集古今中外哲学家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解释。

感激不尽!
祝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3 21:39:17
时空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时空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量:【生产、耗费量Q+、必要需求产量Q0、消费、摄入量Q-、时间量T。】
生产、耗费量Q+:“劳动者”(主体、参照系)为了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平衡、和谐关系)创造、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必要需求产量Q0:“劳动者”(主体、参照系)为了生存、发展最优化(与环境最平衡、和谐关系的状态)本应所必需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这是参照系系统在特定时空中的模糊绝对量,当这个参照系系统为生命系统时意思是说某一生命系统在特定时空中其对某一的物品与劳务数量是有一个度量范围,用我们中国人的话即是“中”,上面图表之中的A、B两点三个量一致时正是“中”的状态,超之则为“过”,反之为“不及”是也),以前也叫做效用标准量、需求标准量或者使用价值标准量等等;
消费、摄入量Q-:是生命系统(主体、参照系)在认识必要需求产量Q0过程中自以为应该(但是不一定符合必要需求产量Q0)并且去努力实现所消费的物品与劳务数量;以上三个量是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的组合、搭配、融通、结构结构合理性等等的三维空间来看,三个量的变化往往是同时性的,很难分出谁先谁后的顺序,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时间量T:时间是一维的,不像空间具有可逆性,但是经济系统内部之间的物质、能量的转换却不能脱离时间而独立,它是三维的空间加上一维的时间整体是四维的时空经济系统。
这就是我的经济原理的四个基本量。
为了更加能够说明人的经济系统(包括:个别劳动者的生命体、社会组织等系统)运动原理,下面是我在数学形式上的表达:







空间Q







。                                                                                                                         产量Q+




。        
必要需求产量Q0


。                                                      B               消费量Q-
。                  

。                                A
。                                                                                       

O(原点)。。。。。。。。。。。。。。。。。。。。。。。。。。。。。。。。。。。。。。。。。。。。。。。。(时间)

  

从0(原点)出发引出纵轴Q与横轴T,纵轴Q表示三维的空间产量、耗费量Q+(用红色线表示)、必要需求产量Q0(用黑色线表示)、消费量、摄入量Q-(用蓝色线表示);横轴T表示一维的时间T。0(原点)是经济事件发生之始可以用T0表示,从T0出发经济系统的运动顺序过程又可以分割为1T、2 T、3 T。。。。。。nT;同样道理,产量、耗费量Q+、可以分割为1Q+、2Q+、3Q+。。。。。。n Q+;必要需求产量Q0可以分割为1Q0、2Q0、3Q0。。。。。。n Q0;消费量、摄入量Q -可以分割为1Q-、2Q-、3Q-。。。。。。n Q-等等;在某一时间nT产生的生产量、耗费量Q+为(nQ+,nT)也可以用生产、耗费率“nQ+/nT”与其倒数“nT / nQ+”表示,在某一时间nT产生的必要需求标准产量Q0为(nQ0,nT)也可以用必要需求标准率“nQ0/nT”与其倒数“nT / nQ0”,在某一时间nT产生的消费量、摄入量Q -为(nQ-,nT)也可以用消费、摄入率“nQ-/nT”与其倒数“nT / nQ-”等等;
这是对完全信息为基础的马克思经济学中“必要劳动产量”的分解,之所以这样做这样做,同时也可以通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较彻底的理解西方的经济学之中的效用最大化与边际效用原理和信息不对称下的经济行为!正是因为认识到完全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学学的不切实际,从而真正从信息不对称性的现实的经济事件出发,来构建更加接近实际的理论。
然而,由于我们现实上对必要需求产标准率“nQ0/nT”这个量的认识过程就是对绝对真理的认识过程,它只能是相对的接近,所以,我们总是无法时时刻刻的使消费、摄入率“nQ-/nT”与nQ0/nT达到一致即:nQ0/nT= nQ-/nT,尽管“nQ-/nT”与nQ0/nT有时在某一时刻瞬间达到一致总效用最大与边际效用为零,但是,很快又由于消费、摄入率超过需求产标准率即:nQ-/nT 对于 nQ0/nT,所增加的消费、摄入率边际效用虽然也为零,但是总效用却反而不是最大甚至减少,所以,更加不用说时时刻刻的使生产、耗费率“nQ+/nT”与nQ0/nT达到一致即:nQ0/nT= nQ+/nT了;因为,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数量到被消费、摄入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数量有一部分可能在转化为被消费、摄入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耗损流失、过期了,不可能使nQ-/nT = nQ+/nT。可以说必要需求产标准率“nQ0/nT”这个量是偏向于研究的价值主体(参照系)“是什么”的学说,消费、摄入率“nQ-/nT”这个量是偏向于研究的价值主体(参照系)“为什么”的学说,生产、耗费率“nQ+/nT”这个量是偏向于研究的事物“怎么办”的学说。
因此,我们现实上使用对必要需求产标准率“nQ0/nT”这个量的认识所派生的消费、摄入率“nQ-/nT”与nQ+/nT达到一致即可以,这是心理需求量(率)与生产量(率)的均衡,但我们对必要需求产标准率“nQ0/nT”这个量的认识的越接近就能在心理需求量(率)与生产量(率)的均衡接近真实的均衡,相对真理接近绝对的真理!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人类社会从必然之王国过度为人者智知的自由王国。经济学之大奥也就在此一经济社会科学的语境里慢慢地也就会不言自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00:11:07
谢谢楼上的解释,我先消化消化再向您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00:32:54
哎呀,这个问题我今天想了想,没想出个名堂来~~先顶起来,欢迎大家踊跃解答,精彩回复加分。当然,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因为加分而回答哈,多多分享好想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6:22:27
2# 林汉扬

我花时间仔细读过了,但是由于其中有很多生疏的术语,至今没有完全读明白,请教一下,能否用一个小例子稍作一下解释。
非常感谢。
祝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6 16:29:21
精彩发言,现在的经济学就应该在这方面发展。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