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6031 11
2011-04-23
Originally posted by zfdzfd at 2011-04-21 22:05:10:
通讯评审已经结束,原订5月17开始会评,后改为5月18日,最近两天因部里事务较多,又推迟了,初订为5月20号左右,这是最新情况,如有变动,随时发布,谢谢虫子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3 20:59:04
国家社科,标题写错了,麻烦斑竹改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5:09:23
对于国家社科的会议评审,感觉可以更改一下评选规则,在匿名评审后,应该公布匿名评审的结果,这样,也省得所有的人都翘首以盼,其实,匿名评审以后,已经有大约80%的申报课题完成了自身的生命历程,被淘汰出局了啊。公开匿名评审,并且要求进入会议评审的课题接受评审委员的答辩,咋说也是要动用国家那么多的纳税人的钱,按照评审委员的要求,阐述清楚自己的申报意图跟申报效益也是应该的,评选标书还有一个应标过程呢,只是评委在选,难免有理解不到位或者错误理解之嫌,而且,一路上暗箱操作,没有基本的透明度,容易滋生学术腐败,这个改革应该是利大于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6:46:09
目前最应该做的是把匿名评审的意见和分数公布。
至于是不是在会议评审前公布通过匿名评审的名单,我觉得倒是还可以再考虑。
毕竟一旦太早公布名单,很多有关系的人都会去找关系(尤其是那些大佬们的学生)。
因为圈子其实不大,大致上可以猜到谁会是会议评审专家。

至于答辩,成本会比较高。自然科学基金里面,也只是部分项目要求答辩(例如杰青)。
除了成本,面对面的答辩更是可以纵容直接的拉关系。

所以我建议:
1,公布匿名评审意见和分数,不过是在结果完全确定之后。
2,会议评审仍然采取匿名方式。

3# process20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4 16:58:46
4# lmt1982
这也是啊,花那么多心血搞出来的申报,如果被枪毙,连个反馈信息都不清楚,确实有点不合适。至于是不是公开,公开有公开的好处,因为即使不公开,消息灵通的单位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搞清楚的,更会去做公关的,不要以为不公开就能够避免寻租现象的发生,这个想法太天真,阳光操作是最好的监督,如果公开后,还公然敢于违背学术评价道德,那舆论监督也是能够发挥作用的,对评委也是有一定约束力的,暗箱操作最容易滋生腐败,千万不要以为信息透明容易滋生腐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5 19:17:46
是呀,感觉国家社科评审存在严重的寻租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