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442 17
2021-12-19
最近关于联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沸沸扬扬。国企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严格,资产评估环节不太可能存在较大的漏洞,类似于电视剧《突围》中,中福集团董事长林满江以45亿购买京东、京盛两个矿,从中贪污10亿元的交易费用,纯属艺术夸张。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来了,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占国有资产评估的便宜,为什么那么多的民企或者私企还会奋不顾身的扑向国有资产这块大蛋糕?是他们看中了我们优质的国有资产?还是他们具备了国企所不具备的生产能力?当然都不是!国有资产的真正价值,既不是账面价值,也不是评估价值,而是公允价值。从资产评估的方法看,这个公允价值并不在资产评估的范畴内,他们看中的恰恰是这个公允价值。

资产通常是个实物的概念,所以它才可以计算,才可以评估,这里且不讨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是资产的市场价值,它并不是根据实物价值计算出来的,而是根据资产的市场表现,由市场进行的定价。以资产评估最重要的方法,重置成本法为例,你的资产值这么多钱,是因为你要投入这么多钱才能形成你今天的生产能力。资产评估这种东西,只是对总资产的评估有意义,对净资产的评估意义不大。举例来说,张三有一座工厂,按重置成本法,价值10亿,这个10亿,就是张三的净资产;张三又向银行借了90亿,建了9座工厂,价值90亿,这个90亿的资产,就是张三的债务。不久,张三不想干了,打算卖给李四。李四请来了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师计算了之后,告诉李四,张三的净资产是10亿,所以李四准备花10亿买下张三的净资产,同时接手张三所有的债务。那么张三会答应吗?

如果这个张三是国企当家人,他就干了!可是张三不是。张三给李四算了一笔账:我的净资产是10亿,每年有1个亿的利润;我的负债是90亿,每年有9个亿的利润,扣除支付给银行的利息4个亿,每年还能剩下5个亿的利润。我的净资产虽然只有10个亿,但是我每年的净利润合计有6个亿,这6个亿的利润完全都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60亿,不是10个亿!由于负债部分的利润一定高于负债部分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所以负债率越高,净资产的收益率越高,净资产的公允值自然也就越高。联想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联想集团的负债率高达90%左右,想来联想控股也不差。

想要提高负债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能间接融资成本较大,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贷款的额度也有限。国企还好一些,民企或者私企就更困难一些。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呢?有!那就是上市。上市的目的在于融资,也就是不断的发行新股。举例来说,张三的公司要上市了,净资产10亿,股票的面值是1元,但是由于张三有负债,所以他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高,所以张三的股票要溢价发行。虽然张三和李四的生意黄了,但是张三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还是存在的,所以张三面值是一元的股票,发行价为6元,溢价5元。

张三一口气发行了股票108亿,溢价90亿,正好还上了过去的借款,等于说上市赚了90亿,是自己净资产价值的9倍。此时,公司的净资产价值是100亿,每年的净利润是10亿,股票的公允价值是1元,又跌回到了面值。现实中,股市当然是不能这么圈钱的,否则一下子就露馅了!新股的发行要一点一点的,贪多会嚼不烂。可能有的朋友会想,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很难升值呢?你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每年把自己的分红省下来,用于公积金,扩大再生产,资本不是应该不断的增殖吗?确实如此,只不过资本的增殖的同时,上市公司还在不断的发行新股或者配股。由于是溢价发行,所以发行的新股或者配股越多,股票的公允价值就越低。它的资本的增殖的效应被新股的发行效应抵消了,怎么还可能升值呢?

本次联想事件,有一个概念经常会被提及,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误会,那就是少数股东权益。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出现,指母公司所在的自己控股的分子公司中,归属于母公司权益之外的少数股东的权益。在计算净资产的价值的时候,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母公司理论,一种是实体理论。我们国家采用母公司理论,也就是母公司的净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少数股东的净资产按照账面价值计算。意思很明显,大股东才是真正的股东,它可以享受净资产价值的溢价,所以它的净资产价值是公允价值;少数股东是以公允价值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公司只会支付给他与公允价值相当的红利,这个红利要低于公司盈利,相当于少数股东借钱给大股东发财,大股东支付利息给少数股东。少数股东自身的净资产并不会产生价值的溢价,所以它的净资产价值是账面价值。

提高负债率和发行新股,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大股东或者原始股东,把负债或者发行新股所带来的收益,完全算成是自己的净资产收益,所以它的公允价值要大于净资产自身的价值。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或者说无论是借钱还是上市,资源都是有限的,能够拥有这样的资源,本身就是财富。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愿意用资产评估价值出卖自己的净资产,那不是等于直接给对方送钱吗?我们不能仅仅凭资产评估的结论,就判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而是要看国有资产转让的过程中,是否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掉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2009年,国科控股在转让联想控股的股权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了呢?12月10日,联想控股的正式解释来了,这里截取其中一段:“经专业机构认定,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77.2亿元,评估值92.6亿元。本次交易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溢价至95亿元,对应的29%股权交易价格为27.55亿元。” 这说明确实是考虑了。因为联想控股的子公司联想集团是上市公司,所以这个溢价很可能就是指联想集团的股本溢价。只是这个溢价只有微不足道的2.4亿,着实费解。回到2009年3月9日,联想集团的总市值只有133亿,突然降到历史最低点,跌入深坑。此时临近双方的谈判日期,国科控股选择这个历史时机卖出国有股份,等于无视股市巨亏,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2-20 09:39:46
胡扯!

既然,张三以面值是一元的股票,发行价为6元,溢价5元。一口气发行了股票108亿,溢价90亿,正好还上了过去的借款,等于说上市赚了90亿,那张三为什么不想干了?

既然,李四同时接手张三所有的债务。那,张三为什么不会答应?他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20 11:51:34
它们以为,国企资本定定放,不转制,就不流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20 14:01:20
qi509 发表于 2021-12-20 09:39
胡扯!

既然,张三以面值是一元的股票,发行价为6元,溢价5元。一口气发行了股票108亿,溢价90亿,正好 ...
你好像没有看懂啊!张三不干,那个时候企业还没有上市呢!你不知道上市要经过很严的审批吧?上市是民企最好的融资手段,让你上市就是送你钱呢!李四接手张三的债务,是要求按照资产评估价值接手企业,不是公允价值,所以张三不同意,买卖没有谈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20 14:12:22
hhj-1 发表于 2021-12-20 11:51
它们以为,国企资本定定放,不转制,就不流失了。
其实吧,说联想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等于明知故问,它一定存在流失,那个时代,你想用公允价值卖出国有资产等于不可能事件,没有人能买得起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从来就没有卖出过,而是一直被出卖,但是呢,问题出在程序上,联想这么一大块肥肉,难道只有泛海能看到,别的人是瞎子,都看不到吗?当然不是,泛海是量身定制的,后期泛海又把其中一部分利益转给柳传志了。为了打压联想集团的股价,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内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20 15:13:51
柳一人能只手遮天吗?这作价是怎样定出来的?
有谁拍板,最喜欢找一人顶罪。
然后大家又去找新活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