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我被武汉某大学录取为管理学博士生,但学校规定非应届硕士考取博士生,不管多高的分数,只要你不是在职的(单位给交钱),都必须自费,我想办法凑够了第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9月份,我到学校报到,成了一名表面上很“光鲜”的博士生,然后回到武汉科技大学某分校去上班。第一个学期,除了在分校上课,就是学习博士课程,感觉除了极个别老师课讲的比较好,大部分都在忽悠我们。下学期,我仍然在分校上课,但博士课程明显减少,只有二门,其中一门是高级计量。虽然是高级课程,但实际上老师讲的主要是中级知识,如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方法,特别是离散因变量的分析模型,其它也没讲太多,即使如此,还有很多同学听不懂。而这些,我基本上都已经自学过了。2009年6月,分校老板说学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要精简大批教师,进校不到一年的教职工、在读的博士生、年纪较大的老教授都在之列,我于是回家了,现在想想,老板就是老板,真会找理由。虽然分校待遇很差,把我当奴隶用,但必定一个月还有二千块钱收入,家里还能勉强度日。一下子断粮断炊,日子不好过,虽然口袋里还有几千块钱,但明显除了吃饭、给孩子买玩具、奶粉之外,不敢再花一分钱。第一学年过去了,这个学年,我的同门已经有一到二篇博士指定的期刊文章被录用了,他们都够毕业条件了。我呢?一点头绪都没有。
7-12月博士第二年的上半个学期,这半个学期是博士期间第一个郁闷期。我除了每天带儿子睡觉外,白天就是看看文献,看看计量,我也不知道该研究哪个方面,每天晕头转向的,偶尔去学校一趟,因为没有办公室,只能在寝室呆着,而我那寝室在武汉40度的天气里,不吹电扇,都感觉不到热,试想一下冬天会有多冷。没办法,只好在家里呆着,幸亏我在家能通过特定渠道上中国知网,也可以上另外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网站,因此检索文献问题不大。就这样过完了这几个月。
1月份,听说博士要开题,我开始着急,之前,跟导师确定了选题,然后开始准备开题事项,但心总是静不下来,不像现在,对着文献,可以看不到其它一切。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心情比较低落,我每天都看一到二集美国大片《兄弟连》,也算是让自己感受一下活着的美好吧。终于在一天中午,接到同学的QQ信息,说开题推迟到三月初,我特别开心。春节前,又可以玩了。
博二下学期开始。春节后,大概是过了初七,我开始准备开题,但思路一直不清晰,大概二月底,三月初,向导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导师认为思路很清晰,要求沿着思路做下去,就行了。本来对开题有着太多的期待和压力,结果发现基本上是走过场。开完题后,也就是去年的三月底,我开始写小论文,因为学校要求要发一篇博士指定二级期刊,外加一篇二级或者二篇普通CSSCI,才够毕业条件。于是,我学习了近三年的计量经济终于派上了用场,一个月之内,也就是到去年的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二篇论文,分别投到二级期刊,全被录用。在此非常感谢同学提供的选题。五月份帮助另一所大学的一位同学做一篇关于房地产的文章,因为其有社科项目,需要文章支撑(注,只是发文章带其课题,并不是帮助其写文章),但找了一个月的数据和进行讲量处理,没有成功,于是放弃。
博三上学期。七月重新回到我写了二篇论文那个领域,又写了一篇文章,投到本地的一期刊,还交了一百块钱审稿费,很快被拒,专家提出了N多意见,然后我进行了大面积的修改,投到另外一家,大概一个月之后,专家外审意见回来了,说有新意,但需要修改,于是按照要求将该文改得面目全非,原文投到另外一家期刊,二篇全被录用。一下子,我手中拥有四篇博士指定的二级期刊,居然够参评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了。不过我知道我肯定没有这个机会,即使我毕业论文写得再好,都没有可能。
去年十二月份,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数据,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找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替代变量。后来,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献,对我有较大启发,在此基础上,我选定了变量,并且写了一篇文章,投到一自然基金委指定的期刊,但提示发增刊,想想也是,刚刊发出来一篇,你又投过去一篇,谁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你的文章啊?!
过完春节,同门的博士论文大体完成了或者只差一部分。我的毕业论文还差的很远,要实证没实证,要思路没思路,要理论还在想。。。想找导师沟通,可导师似乎对我特别信任,总是让我不急,想想也是,我发的几篇论文在同门里也算是有点档次的了,可能这是导师对我信任的原因,而实际上我发的论文虽然表面上和毕业论文只差二个字,但实际上不是一回事,毕业论文需要重新做。进入三月,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对我的情绪产生了极度的影响,连人生的方向都找不到,但在同学的帮助下,我挺过去了。三月份是我论文进展最为神速的一个月,31号完成第一稿,其他几位博士的论文都修改二遍了。而且,我这第一稿,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成,只是把框架立了起来,细节上有很大问题。4月7号修改第一遍,除了创新点、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其它都基本上补充完成,而且格式还比较规范。4月15号修改完前四章,送给导师看,导师大致看一下框架图,说要出差,让我17号发到邮箱。17号晚上修改完第二遍。此时距离送审还有二天,于是进入第三遍修改,到20号晚上十一点完成,再度发给导师,并发到打印室第二次排版,21号上午八点取打印稿,再次进行修改,上午十一点导师打来电话让我把创新点改改,就送审吧。我的毕业论文就完成了。由于此文不是写致谢,因此不列出对论文作出贡献的同学和师弟师妹。
博士三年,我欠了三万多债务,这些都是学费。如果不是我的那些哥们(含女哥们),论文肯定不能送审,因为学校规定交清学费是论文送审的条件。我在几个群里发贴求助之后,中南财大的杨博士(分校同事)、寝室的老大(本科同学)、北京的孙女士(硕士同学)、华中师大的陈博士(硕士同学)、广州的张先生(硕士同学)、合肥的黄女士(硕士同学)、武汉的郑先生(分校同事)纷纷带来电话或通过其它途径表示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给予宽慰,三天之内就解决了学费问题。
博士三年,我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专心做科研,发了四篇文章,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全部是以计量分析为主的文章。但我并不认为这三年里,浪费了时间,因为不得不抽出时间照看孩子,此外,学习计量一直是我2007年以来坚持的中心任务。虽然没做科研,但学习计量和阅读文献也算是为做科研做准备。
博士三年,我老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对人与事看得更透,对他人更尊重,也更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在我答辩时,孩子也将四岁了,而开始读博时,他只一岁四个月,那个时候话都讲不清楚,个头很小,可如今,快一米一了。虽然他很调皮,甚至冲进办公室当着很多师弟师妹的面大声笑,拉着我带他出去玩,不让我写论文,让我帮他捡树枝,并带进宿舍,可他一直给我信心,每次我问他“爸爸能毕业吗?”“爸爸能找到工作吗?”他总是回答“能”而且声音宏亮,从未改变过答案。
博士三年,我记住了一些事情,也记住了一些人。最后想说的是,对帮助过我的那些朋友,我定不忘记,只要你们需要我帮助,只要我能够,定会尽力! |
[tr][/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