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仅对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新认识
1.改开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我国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初期,为了破真私而立真公,就按照左派的主张,照搬了苏联模式以“假理”为理论基础,才把个体之类企业一律取缔或改变成集体甚至国企(当时,主此才产生了一夜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类的思潮和结论)。这实际上,首先在个体之类企业方面,虽然无疑是从根本上消灭了真私有制,却把真公有制也从根本上消灭了的这种因噎废食或为倒洗澡水,连澡盆里的婴儿都倒掉了一样的失误。主要在建立的国企和集体企业中,一方面,在作为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形式部分是适合生产力的物质方面的性质、即我们常讲的生产力水平之类性质的基础上,对公平这种好的思想观念,虽然还没有直接而具体地贯彻落实,但有既在民间传承着,又在毛泽东思想和文化教育以及法规制度政策等宏观途径中倡导着,才使职工干部同心同德、相互关爱而共同关爱集体及国家社会,从而着重体现出了对工作的积极性这种软动力,即文化精神生产力(这是对我们至今把书报之类事物,不但连同物质因素,关键是不分内容好坏的称为文化精神生产力的认为的准确认识),才解放和发展了物质生产力而成为相应程度的真公有制的这类企业(这证实了:只有公的即公平的共,才不仅是真公有制,而且还是大的即高级的真公有制;这样才是当时追求的“一大二公”。同时这里也已反映出了,一个企业是否是及进而是什么程度的真的公有制或私有制,应是动态的指标和结论)。主要因此,才形成了当时曾让世人为之赞叹的建设高潮!而另一方面,在这类企业的部分所有制形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的物质基础上,不仅没有明确充分地贯彻落实公平,而且还有不少人自旧社会带来了各种不公平思想观念;主要有把公平认成了平均主义、尤其是绝对平均主义这种新的不公平思想观念及政策的误导;加之文革中对传统文化的一概否定;尤其人们随着对假的公有制及社会主义的质疑和动摇,产生了向人性为私的必然反弹,使不公平(即过度而损人的,也就是无理和违法犯纪)地为自己而与他人和集体及国家社会成了对立的关系,这种人性为私的准确内容竟成了不少人潜在而真实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我们依据“假理”,把仅建立这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自认为是实现真公有制了,这不但顶替和贻误了对真公有制的认识和完善,而且于真私有制现象的乘机产生,因是否认而起着包庇纵容的作用。总的才致成经营管理者失职误责,以权谋私,偷漏税利,贪污盗窃和挥霍浪费,以及生产者消极怠工等不公平现象,阻碍和破坏了物质生产力,从而成了相应程度的真私有性质的这类企业(这也证实了:不公平的共,不但是真私有制,而且还是大的即严重的真私有制)。主因这种在公有制上因食忘噎一样的失误,随后的社会经济才越来越倒退了。
总之,我国在当时建立的国企和集体企业中,既不是左派认为的就都能充分实现公平而成为完全高级的真公有制,也不是右派认为的就都是产生坏效果而应取而代之的(这其实是)真私有制,而是虽然大多数成了真公有制,但另一方面却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真私有制。进而,从同样是这类企业却产生了本质截然对立的两类所有制的原因看,并不是两者都认为的是仅建立了这类所有制形式就必然形成的,而关键是还贯彻落实了公平才成了真公有制,反之就成了真私有制。这些长期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实了“假理”的不正确而“真理”的正确。
2.改开以来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我国在主因所有制问题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开放中,也采纳了右派的主张,终于恢复及允许了个体之类企业(这种假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这一方面,首先才是真正的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使所有制成了多种形式的物质基础上,虽然也没有明确充分地贯彻落实公平,但在大多数人自改革前就有着公平的思想和行为的同时,主要是邓小平重新认识的“社会主义本质”① 理论(进而对“效率与公平”的大讨论)的宏观性指导,才使我们不仅在国企和集体企业以及股份企业方面仍主要保持着真公有性质,而且使不少个体这类企业,正如我们当时已承认是遵纪守法性经营即勤劳致富和公平竞争,也就主要是既能容纳劳动就业又能为国家提供税收等,这些显然已是公平本质的,我们应还其本来的名声而改称为真公有性质的个体这类企业或个体之类所有制形式的真公有制企业,使其也名正言顺地存在和发展(主如建国初期的荣毅仁和现在的曹德旺和任正非等人的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已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中默认潜行着真公有制了。主要因此,经济才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机而重新并持续的发展着。而另一方面,在这类企业中部分是非法所得国家或集体的资产,使所有制形式低于了生产力水平的物质基础上,正因为还没有明确充分地贯彻落实公平这种从实质上的指导和管理,才使一些产权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在改革前就有着不公平的思想和行为的同时,并趁我们依据“假理”才把建立这类企业自认为是私有化了的误解,竟产生了现在是不讲公平而允许剥削了,可见人性确实为私的右倾错误思想(这是把公平相对化了)。才干出了行贿腐蚀、偷税漏税、污染环境而损坏生态平衡、不公平竞争和垄断经营而欺行霸市、伪劣假冒和欺诈剥削生产者之类非法所得国家或集体或他人财产的不公平行为,才成了相应程度的真私有制。由此可见,我国当前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中滋生蔓延着真私有制。主要因此,不仅使经济还未理想的发展,而且形成了贫富悬殊这类社会生态失衡的问题。
总之,就我国允许存在和发展的个体这类企业的实际结果看,既不是右派认为的就都能形成好的效果这其实是真公有制,也不是左派认为的就都能产生真私有制,而是虽然一方面形成了真公有制,但另一方面却产生了真私有制。进而也从同样是这类企业却产生了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所有制的原因看,仍不是两者都认为的是仅允许了这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必然形成的,而关键仍是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了公平才成为真公有制的,反之才就成了真私有制。这些长期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铁的事实,都更加雄辩地证实了“假理”的不正确而“真理”的正确。
3.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应建立真正的公有制
从以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检验真理以及实践出真知的过程中,也使我们明确了,我们还是以“假理”这个伪命题为依据的,才必然在越来越明显地把真的公有制与私有制因是两类对立性质的所有制,所以才是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之类社会的首要问题,认成了仅是所有制形式上的、即是产权归谁所有之类问题的总概念的基础上,才形成左派之所以主张建立国营和集体之类企业(这种假公有制),是既于个体之类企业中仅看到了产生真私有制的一面,进而把真私有制的弊端归结为个体之类企业了,又于国营和集体之类企业中只看到了形成真公有制的一面;从而把实现真公有制的理想寄希望于建立国营和集体之类企业了;而与其对立的右派之所以主张建立个体之类企业(这种假私有制),是既于国营和集体之类企业中只看到了真公有制还不完善而产生真私有制的一面,从而把这些等等的弊端认为是真公有制的而终归为是建立了这类企业必然形成的,又于个体之类企业中只看到了形成真公有制的一面。总之,虽然都本意是立真公的,但实际上却对假的公有制与私有制各执一端而争论不休。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只能改进成对假的公私共存,这其实已是建立多种的所有制形式,但还未明确地涉及到贯彻落实公平这种关键因素,所以还是种由“假理”向“真理”过渡和发展的所有制。因而使我们不仅对真公有
①其中主要针对左时把公平认成了平均主义这种新的不公平而阻碍物质生产力的倾向,才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种真正的公平性。从而,为我们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中首重认识什么是公有制与私有制这个所有制的根本和关键性的问题,确立了正确的衡量标准。
制还不能及时充分地认识及建立,而且使本应破除的真私有制应运复生及蔓延。
进而把我国建立了包括个体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这种假的公私共存,认为是真的公私共存即实行多种所有制,也就是真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趋同了;再则把不少国企或集体企业以及个体之类企业中都有着真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实际情况,认为是真的公有制与私有制都有着好与坏而该
立或该破、即没有好坏之分而没有立破之分等等,总之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本身存在着问题的一系列误解。这些也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假理”的不正确而“真理”的正确。因此,我们只有对“假理”改进、完善和发展成“真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误解及分歧而达到共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应建立真公有制而破除真私有制。
三、我国现阶段应建立多种形式的真公有制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我们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大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惩治腐败和反垄断,尤其是当前确定了“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等等。这些实质上都主要是对公平这种社会主义本质的坚持和发展。
因此,我们当代的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理论工作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的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首重于所有制方面,只有以公平、公正(即公平正义,而正义是公平主在法律方面的称法)这种好的社会本质性为衡量标准,深入到基本原理上正本清源性地认识,才能把“假理”改进和发展成“真理”,从而为使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发展成真正的公有制、尤其为我国现阶段因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应发展成(已包括个体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真公有制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从本质上的完善和发展;进而,为我们在全社会中确立公平的主导思想,有了所有制这个首要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总之,也正是这种对文化精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才能更大地解放和发展物质生产力,如此对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全面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龚育之,完整的科学的最新概括—访龚育之同志谈社会主义本质,中州学刊,1995—2(4-8)
[2] 宫希魁,与其偷偷摸摸无规则的私有化,宁肯要公开有序的“私有化”,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一辑, 1998-5
[3] 周淑莲.“私有化”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企业活力,1995-1
[4] 吴易风,什么是私有化,高校理论战线,1995-10
[5] 关淑平,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0—1
[6] 翁杰明、张西明等,与总书记谈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50
[7] 董德刚,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集中体现,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5
[8] 华定漠,“联有制”是重要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5(95)
[9] 左大培,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恶果,新浪财经,2006-8-21
[10] 吴敬琏,搞清楚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南方周末,2007-5-17(14)
[11] 董德刚,所有制问题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人民论坛,2008
[12] 秦晖,印度落后的真正原因,博客中国,2009-05-26
作者联系电话微信:15877422328, 邮 箱: jxm201107@163.com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