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吵得热热闹闹的菜价问题,各说各的道理,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造成现在农民菜价低,市民菜价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说最直接的原因吧,也是大家公认的原因,流通成本高,为什么流通成本高呢,目前很多媒体并没有深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管执政水平的提高,很多市内的菜市场被拆除,地边摊也大量被清理,卖菜只能在少数的菜市场,和超市进行,超市由于采用冷链运输,成本高是自然,而菜市场由于数量减少,变成了一个寡头垄断市场,菜市场的管理方自然要提高租金,而且菜市场内除了经营蔬菜,还要经营一些日用品,衣服等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利润率高,而且损耗少,同样的摊位,承担同样的租金,卖菜者作为一个理性的市场主体,肯定要提高菜价,获得与销售日用品同样的利润才能划算,租金也倒闭了菜价的提高。
另外一方面,由于路边摊被城管清理,没有房租成本的低价销售方式又被清除,市民没有选择,只能去菜市场买带地租的高价菜。
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公益性,其外部效果是正的,需要获得公共财政的补偿,这就导致了在菜价高的时候由消费者买单,菜价低的时候农户买单。
从农户来看,农户的经营周期比较长,转产的费用比较好,生产决策一但确定,几个月不能改变,种菜的风险不能分散。说的通俗一点,菜贩子今天卖白菜不赚钱,明天就能改卖萝卜,而农民今天种了白菜,发现不赚钱,不能立马拔了该种萝卜。批发市场就更简单了,坐地收钱,我收进场费,你不交有人叫,你不交时间一长菜全烂了,赔的更多,所以有时候农民尽管赔钱,也得把菜卖了。
从**调控方式来看,这个观点学习了社科院李国详研究员的,**在菜价高的时候补贴农民,鼓励扩大蔬菜生产,菜价低的时候让大家少种菜,菜价高的时候不鼓励,农民也会在下一季多种,菜价低的时候农民在下一季自然会少种,**干预进来之后导致农民该种多的时候,种的更多,改少种的时候,种的更少,人为加剧了蔬菜的波动范围。这个在猪肉价格方面也一样,猪肉价高的时候,拼命补贴,又给疫苗,又给保险的,直接造成了下一轮养猪高峰,接着就是猪肉价格狂跌,然后就是农民杀母猪,猪肉价格又暴涨。
最后一个原因还得从房地产城市化开说,我国城市不断扩大,导致原来可以种菜的地区,都种上了写字楼,但写字楼又不能当菜卖。由于蔬菜是一种易腐烂的农产品,生产区域应该离销售区域比较近才合理,按照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蔬菜生产是距离城市最近的区域,再次才是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目前的城市化像摊大饼一样,把菜地全占了,只能从远郊区运菜,一是增加了运输成本,另外也增加了损耗。
另外,我国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进入市场的主体太多(每一户农民都是一个市场主体),菜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农民没有定价权。
从流通环节看,由于市内菜市场和地边摊大量被取消,以及近郊的菜地种上写字楼,导致农户不能自由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而必须通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市内菜市场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层层加价,流通成本自然高了。
原因分析完了,我们有些是不能改变的,有些是可以进行政策调整的。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对农产品价格进行逆向补贴,菜价高的时候补市民(可以通过补贴批发市场,让批发市场减收进场费实现),菜价低的时候补农民,保护农民积极性(给农户免费上保险,直接补贴等多种方式)。
第二:对市内的菜市场进行补贴,对于经营农产品的摊位减收租金。
第三:推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鼓励合作社自发组织蔬菜运销,减少中间环节,将交易成本内化,最好是直接从菜地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些社区建立直营店等方式。
第四:**对大城市郊区的菜田进行补贴,鼓励蔬菜生产本地化,这一点上海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第五:对于农产品的流通,**建设真正的绿色通道,免收一些行政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