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交换产生的结果,交换结束,价格结束。价格用元/单位商品表示,元/单位商品是价格的计量单位。价格是商品的价格吗?从计量单位看,价格不是商品价格,商品属于单一计量单位,如米、斤、个等,价格属于复合计量单位,价格以元/斤、米、个等为计量单位。由于商品是交换对象,人们交换之前会模仿交换过程称呼商品,如多少元1斤、多少元1米、多少元一个,这些模拟交换使商品有价格。
价格由交换产生,价格可以分拆成元和斤,斤代表的是商品,商品是生产出来的,受生产条件的约束。商品好理解,也符合常识。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两个作用,消费或者浪费。元不好理解,元是个动态概念,以前的元是黄金白银等特殊商品,现在的元是银行债务。银行债务和黄金白银根本不是一回事,银行债务是关系,黄金白银是实体。
价格涨跌受收益、成本驱动。收益上涨、成本不变或者微小上涨,价格上涨,收益维持不变或者小跌,成本下跌,价格下跌。价格涨跌表现为少数人的利润、多数人的亏损,在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忘记价格上涨不断累积的风险,在价格下跌时,人们会被恐慌驱使,忘记社会生产力已经取得巨大进步。
价格是交换价格,从交换主体的方向寻找价格涨跌属于合理的方向。交换主体一方持有商品,另一方持有货币,持有商品的希望获得货币,因为货币的非使用价值不变。持有货币的希望获得使用价值,因为货币没有使用价值,不能消费。货币的非使用价值是固定的,货币交换的使用价值是变化的,人们把货币交换到不同使用价值叫“货币贬值”,这个称呼不符合实际。货币的非使用价值不变,货币交换的使用价值会变,货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而不是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
20元货币不会变,20克货币会变。20克货币会变,因为克没有反映货币的属性。同样以克为计量单位,20克100元的纸币和20克硬币相差甚远,20克100元的纸币和20克1元的纸币相差还是很远。克不是货币的属性,用克表示货币会引起混乱。
20条鱼不会变,20元鱼会变。同样是鱼,20斤鱼和20条鱼也是不同的,20斤鱼可能是1条,也可能是10条。元不是鱼的计量单位,20元鱼是1斤还是5斤?没有办法确定。
交换把不同计量单位合成一个计量单位,分子是元,分母是斤、米、个,由于分子、分母无法融合,价格就上涨、下跌,这好比烧开的油进了水粒一样。另外,分母有生产制造,分子由银行创造,银行创造货币的速度比生产制造商品的速度快,价格一直往上涨。
非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比较特别,因为非使用价值都没有使用价值。货币的特点是固定在元的计量单位上,其他非使用价值无法固定在元上。
为什么不用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分析价格?然后再用供给和需求连接效用和利润?因为交换产生的利润和消费产生的效用没法连接,简要说明。